致|家|长|的|一|封|信
寒假安全
安全贴士 要牢记
不扎堆/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
一、加强疫情防控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尤其是国内检测出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毒株,防控意识更要加强。春节将至,人员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多,请家长与孩子做好疫情常态对。
一、
家长篇
1.学习科学防疫知识,及时关注认清当前形势,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措施落实。
不信谣、不传谣,从官方媒体而不是从其他途径了解相关信息。
2. 做好个人的常规防护,把防护措施做成习以为常的良好习惯。
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坚决杜绝不文明的坏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3.提倡就地过寒假和春节,非必要不到异地,不前往国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不跨省域长途旅行。
减少走亲访友,减少外出就餐,坚持不聚餐、不聚会、不聚集。
如有接触疫情风险地区人员,或确需前往中高风险地区,请如实向社区报告情况。
如果本地出现疫情,要遵守本地防疫要求,做到非必须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严谨细致地做好个人防护。
4.提醒孩子外出时要戴口罩,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配合体温检测和公共场所验码等措施。
5.保持住良好的居家和个人卫生,平时随身携带口罩,规范佩戴;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屈肘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勤洗手,常通风;及时清理卫生,做到各处整洁有序。
6.在做好疫情防护措施和冬季保暖的前提下,鼓励孩子适度进行户外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降低感染风险。
7.疫情背景下,家中做好一定的物资储备,例如,准备口罩、消毒等急救用品。
8. 养成安全饮食习惯,不购买、食用野生动物及未经检验检疫的食品。
在正规超市或市场选购冷链食品,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处理和储存食物时,始终遵循生熟分开的原则。
接触生鲜食材后要及时洗手,未洗手不触摸眼口鼻;肉蛋海鲜类食物一定要烧熟煮透。
9.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请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及以上级别口罩,及时到就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排查和诊疗,就医过程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根据社区的要求进行上报。
10.期间,幼儿园会有一些“繁琐”的防疫工作,但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安全,还请各位家长积极配合,及时上报健康信息。
另:凡从中高风险返家的幼儿及家长应第一时间向幼儿园报备,并配合社区执行疫情排查、核酸检测、隔离观察等防控措施。
二、
幼儿篇
1. 减少非必要出行。
2. 规范佩戴口罩,减少与他人的接触。
3. 注意个人卫生。在餐前便后、外出回家、触摸动物、咳嗽或打喷嚏后,切记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洗手时,要注意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搓揉时间不少于15秒。
4. 加强身体锻炼。多进行户外运动,增强体质,同时每天要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5. 保证充足睡眠与均衡饮食。要饮食多样化,不偏食,不食生食,多食水果蔬菜类,避免食用冷冻生鲜产品。
6. 要勇敢地、积极地接种新冠疫苗。
二、假期安全
1
防范火灾
每年的春节,都是用火、用电、燃放烟花爆竹的高峰期。所以,孩子的防火安全意识一定要提高,以免造成意外,发生火灾。
1. 年纪较小的孩子,不要允许他放烟花爆竹,防止炸伤、烧伤和火灾。
不要让孩子放威力比较大的鞭炮,家长应做好看护工作,尽可能陪伴孩子一起放鞭炮。
叮嘱和看管孩子不要将鞭炮投放在封闭的容器中、干燥的木柴中。告知孩子不要将鞭炮投向化粪池、下水道、加油站等易燃易爆场所。
2.家长切莫放松对孩子的监护管理,不要将孩子独自留在家中,要将家里的打火机和火柴等物品放置在高处。
在家中安全用电,不超负荷用电,手机充电器等用后取下。
一些用电设备在使用时,人不能离开。
注意各类取暖设备的使用安全,严禁使用易引发事故的各类电器。
3.使用燃气时不要离开,例如,沸水冒出浇灭火焰,风吹灭火焰,火灭后燃气继续冒出等。
不得覆盖、遮挡燃气灶管道及设备,有问题能及时发现,也不要在燃气管道上悬挂物品。
燃气灶周边不放可燃物,例如,纸张、木材、塑料类等易燃制品。
4. 家中可准备灭火器、灭火毯、燃气报警器、逃生绳等消防用品。
5. 自家车辆和物品严禁占用消防通道。
6. 外出到商场、酒店等场所先熟悉应急出口和疏散通道。
7.教育孩子孩子不玩打火机、火柴,更不能在山岗野外玩火,以防引起山林大火。
8. 春节习俗中的用火行为一定小心谨慎,谨防引发火灾。
2、、
注意人身安全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寒假到来,家长一定要告知孩子一些防盗、防骗和防拐知识,让孩子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防盗:
1. 孩子在睡觉和出门前,检查室内门窗是否锁好。
2. 叮嘱孩子提高防范意识,对上门的陌生人要严加盘问,不要随便开门。
3.如果有人以推销员、修理工等身份要求开门,可以说明家中不需要这些服务。
4.如果有人以家长同事、朋友或者远方亲戚的身份要求开门,也不能轻信,可以请其待家长回家后再来。
5. 如果遇到陌生人不肯离去,坚持要进入的情况,可以声称要打110报警。可以在阳台、窗口高声呼喊,向邻居、行人求援,以震慑陌生人。
防骗:
6.家长要教会孩子经常与小朋友结伴同行,而不要单独去一些公共场所或者偏僻的地方。与同学一起外出不要拉开很大的距离,避免走失。
7.孩子若在公共场所发现受骗或受到威胁,应立即向人多的地方靠近,并寻求帮助。
8. 教会孩子不要向别人透漏个人隐私。
9.要教会孩子,警察叔叔、银行保安、商场工作人员等都是可以第一时间求助的人。
防拐:
10. 孩子外出游玩时要征得家长同意,并将行程告知父母或其他家人,说明大概的返家时间。
11.提醒孩子不搭陌生人的便车。向驾车的陌生人问路,要与其保持一定距离,不可贴近车身。
12. 提醒孩子不独自通过狭窄街巷、昏暗地下道,不独自去偏远的公园、无人管理的公厕。
3
出行安全
寒假来临,孩子的交通安全不放假。家长一定要确保孩子在假期中遵守交通规则,以免发生意外。
步行:
1.穿越马路时,要走直线,不可在马路上迂回穿行。不要突然横穿马路,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应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在确认没有机动车通过时方可穿越马路。
2. 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3.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玩手机或做其他事情。
骑车:
1.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得骑自行车上路,不满16周岁不得骑电动车上路,不满18周岁不得驾驶机动车。
2. 在道路上要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没有划分车道要靠右边行驶。
3.通过路口时要严守信号,停车不要越过停车线,不要骑车逆行,不扶肩并行,不攀扶其他车辆,不在便道上骑车。
4. 在横穿4条以上机动车道或中途车闸失效时,须下车推行。骑车转弯时要伸手示意,不要强行猛拐。
乘车:
1.不要搭乘超载的机动车辆。出行时,一定要乘坐有营运资格的公交车和出租车,不能乘坐没有营运资格的“黑车”。
2. 在乘公交车时,一定要在站台上候车,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3.乘车切不可把头和手伸出车窗外,避免被车辆或被路边的树枝、广告牌等擦伤、撞伤。
4. 等候地铁列车时,请务必站在黄色安全线后,列车进站不要探头张望。
4
饮食安全
放假期间,孩子的生活作息习惯都被打乱,如果这时候孩子乱吃东西,就更容易生病。家长一定要注意,只有合理规划饮食与营养摄入,才能保证孩子身体健康,以及正常的生长发育。
1. 一定要到正规商店购买正规厂家所生产的食品,留意商品标识,不买“三无”食品。
2.不要盲目相信电视、网络上的广告,广告并不代表权威。很多食物、饮料含有大量添加剂、色素等等,长期食用会威胁健康,所以要少吃。
3. 在进食前,要对食品一闻二看三品,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饮食。
4.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的食品,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冷菜、不喝生水、不吃垃圾食品。不仅没有营养,而且还会损害健康。
5.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饭前要洗手,洗干净、煮熟了的食物才能食用。
6. 一日三餐要吃好,定时定量进食,切忌暴饮暴食。
5
网络安全
假期在家,孩子上网便利,使用网络时间会相对较长,要注意监控孩子上网安全。让孩子要做到健康上网、绿色上网、文明上网、限时上网,不得沉溺网络。
1. 家长以身作则,不得沉溺网络。
2. 多陪孩子到户外活动,参加体育等项目,以淡化网络的吸引。
3. 教育孩子从网络中获取健康有益的信息,不打或少打游戏。
4. 网上处处有陷阱,防止网络诈骗和性骚扰,避免与网友见面。
5.告诫孩子不要随意在网上充值、打赏,正常需要的充值服务项目,请家长帮助核对和确认。
6.正确看待网络的作用,辨别不良信息,拒绝有害低俗信息的诱惑,学会控制欲望,学会自律。
7. 不在网上与别人争吵,谩骂或暴露别人隐私等。
6
防范欺凌和暴力
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不单是在校内或放学后发生的,已发生的案例显示,有的发生在假期。
1.寒假期间,孩子不得邀约与同学或社会人员集中在一块打架或实施欺凌。
2. 他人约见自己要实施欺凌和暴力的,拒绝前去,并向大人报告。
3. 预见可能遭受欺凌和暴力时,不跟随他人到隐蔽场所去。
4. 自己或同学遭受欺凌和暴力时,设法报警。
7
防滑冰面安全和防溺水安全
每年冬季滑冰溺水事件都有发生,寒假期间,孩子时间宽松,要注意防溺水安全教育与管理。
1. 严禁私自到水边钓鱼、戏水、捞取鱼虾、玩耍等。
2.不轻易滑冰玩冰、玩冰上雪,冰面可能轻薄,承载力低,踏上容易落水。
3. 不在没有大人陪同或是没有佩戴救生设备的情况下玩水上项目。
4.孩子到游泳馆要有家长陪同。游泳前和游泳过程中,根据专业指导做好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孩子始终保持在家长视线范围内。
5. 他人落水时,孩子可呼救,报警求救,不可盲目施救。
8
合理安排孩子假期生活
寒假期间,除了注意孩子的安全教育,还要合理安排好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度过一个安全、愉快而又充实的假期生活。
生活:
让孩子参与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END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