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温度探索家:带孩子玩转户外温度体验的6个妙招
亲爱的幼教同仁们,我是学前教育专家李教授团队的教研员小林老师。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如何在大自然中带孩子感受温度变化。说到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上周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幼儿园看到的一个精彩案例:孩子们用自制的”温度探索瓶”在户外进行了一整天的温度追踪,那个兴奋劲啊!下面我就结合国内外专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大家支几招。
一、理论基础先掌握
华东师范学前教育系华爱华教授指出:”幼儿对温度的感知是科学启蒙的重要切入点。”美国自然教育家约瑟夫·克奈尔在《与孩子共享自然》中强调:”多感官体验是儿童认知世界的最佳途径。”
二、6个落地实操活动
1. 温度寻宝游戏(适合3-4岁)
- 材料准备:不同材质的物品(石头/树叶/金属片)
-
玩法升级:
- 早晨将物品放在户外指定区域
- 每隔2小时带孩子触摸感受
- 用表情贴纸记录感受(😊舒适/😐一般/😫太冷热)
- 专家提示: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建议:”小班幼儿以感官体验为主,避免过多量化指标。”
2. 影子测量师(适合4-5岁)
-
创新玩法:
- 选择固定参照物(如旗杆)
- 每隔1小时用粉笔描画影子
- 引导观察影子长短与温度的关系
- 数据记录:
| 时间 | 影子长度 | 体感温度 |
|—|—|—|
|9:00| 2米 | 凉爽 |
|12:00| 0.5米 | 温暖 |
3. 自然物温度对比实验(适合5-6岁)
-
材料清单:
- 不同颜色布料
- 各种树叶
- 金属片和木块
-
探究步骤:
- 将材料放在阳光下
- 定时用手触摸感受
- 用温度计验证(大班可尝试)
- 延伸问题:”为什么黑色比白色热?”引发深度思考
4. 一日温度剧场(全龄段)
- 晨间活动:扮演”太阳公公慢慢起床”
- 午后时光:模拟”热浪中的小动物”
- 傍晚时分:演绎”渐渐入睡的大地”
- 教育价值: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指出:”角色扮演是幼儿理解抽象概念的有效方式。”
5. 微观气候变化站
-
创新设计:
- 同时在树荫下/草坪上/沙池里放置温度计
- 制作简易对比图表
- 用自然物标记差异(松果表示温差)
- 案例分享:上海荷花池幼儿园通过此活动,孩子们发现了”大树像自然空调”的有趣现象。
6. 四季温度记忆墙
-
制作建议:
- 收集各季节自然物(春花瓣/夏绿叶等)
- 配上温度记录和儿童绘画
- 使用可触摸材料(毛毡代表温暖/玻璃纸代表寒冷)
三、注意事项备忘录
- 安全第一:避免极端天气外出,随身携带备用衣物
- 差异化指导:根据年龄调整活动难度
- 记录方式:多用图画少用文字,推荐”天气日记”形式
- 家园共育:提供家庭延伸活动建议卡
记得杭州幼教名师王芳说过:”最好的温度课堂就在户外,最棒的科学老师就是自然。”这个秋天,不妨带孩子来场温度探索之旅吧!你们班上最有趣的自然探索活动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 🌞🍂❄️🌱
(注:文中专家观点均来自公开学术著作及会议发言)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