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培养的赛场:幼儿教师如何打造”能力强者”的成长赛道?
——用游戏化策略+支架式引导,激活幼儿的”超能力引擎”
在学前教育领域,我们常说”幼儿的能力发展就像乐高积木,教师既要提供零件,更要设计搭建的脚手架”(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观点)。要让幼儿成为”能力强者”,不是靠填鸭训练,而是要通过情境浸润和策略性引导,在真实的生活游戏中培养关键能力。
一、先搞懂”能力强者”的底层逻辑:核心素养的4根支柱
- 问题解决力:像”小侦探”一样观察→假设→验证(如:积木塔倒了,引导幼儿用不同方法加固)
- 社会协作力: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培养共情与协商(如:医院游戏中分配医生/护士/病人角色)
- 创造性思维:”开放性材料+无标准答案”激发创意(案例:深圳某幼儿园用纸箱做”太空基地”,孩子自发发明”外星语言”)
- 情绪韧性:用”情绪温度计””冷静太空舱”等工具管理挫折感
二、3个让能力培养”事半功倍”的黄金策略
▶ 策略1:设计”能力赛道”而非单项训练
- 案例: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的”闯关式晨练”
将平衡木+投掷+爬行组合成”森林冒险”场景,幼儿在完成任务中同步发展大肌肉动作、空间判断和规则意识。
▶ 策略2:做”教练型教师”而非指挥官
- 关键话术转变:
×”看老师怎么做” → √”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
×”必须完成” → √”需要小助手帮忙吗?”
(借鉴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中的”儿童主导原则”)
▶ 策略3:给能力进步”可视化勋章”
- 用游戏化评价代替打分:
• “问题解决小达人”勋章(纽扣收集制)
• “合作能量条”(小组共同完成即点亮星星)
三、特别提醒:警惕能力培养的3个坑
- 过早专业化:某机构让3岁幼儿练跳绳打卡,反而导致动作变形——应符合《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中的”最近发展区”原则
- 虚假合作:硬性分组可能导致能力强的幼儿包办,建议采用”角色轮换制”(如建构游戏中轮流当设计师/搬运工/解说员)
- 忽视个体速率:广东育儿专家李麦浪提出”能力发展不是马拉松而是定向越野”,允许幼儿按自己的路线成长
最后送给老师们的行动清单:
✓ 每周设计1个”多能力整合”游戏(如:超市游戏中融合数学、语言、社交)
✓ 用手机拍摄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回放时用”哇时刻”句式反馈(”你刚才调整积木位置的方法太聪明了!”)
✓ 在家长群发起”家庭能力挑战赛”(例如:周末亲子完成”纸杯叠高塔”任务)
记住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的话:”幼儿的能力是在甩开膀子玩、开动脑筋想、撸起袖子干中长出来的。” 把教室变成孩子冲锋陷阵的欢乐战场,你自然能收获一批自信满满的”能力小将军”!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