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游戏材料“小小机械师”是科学区孩子们自由探究、发现、发明和创造的桥梁,也是教师支持幼儿探究活动开展的有效载体。当“陌生”的材料投入到区角后,可以怎样激发幼儿操作兴趣、引导他们不断探究呢?我们将材料投放初期一些值得借鉴的方法编汇在一起,希望能给更多面对活动区新投放材料的老师们一些启发和灵感~~
孩子们刚从小班升入中班,班里投放了“小小机械师”游戏材料。材料对孩子和老师来说都是陌生的,作为教师我想:只有自己先熟悉和了解材料,才能用更专业的方式支持幼儿接下来的游戏。
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和其他老师一起了解“小小机械师”都有哪些材料、熟悉材料名称、自己动手操作、寻找材料间的关系。
对材料有了一定了解后,我开始观察活动区的孩子与材料的互动。
一天区域活动,一个孩子跑到我面前说:
老师你看这两个木杆长短不同。
我在肯定他观察仔细的同时提出了一个问题:
这两个木杆除了长短不同,还有哪些地方不同?
他仔细端详了一会儿手里的木杆说:
还有洞洞不同,长的洞洞很多,短的洞洞很少。
你观察的很仔细噢!
这时,一直在身边观察的另一个孩子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也发现了好多不同。”说着,拉着我的手往小小机械师的操作区走去。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讨论吸引了更多孩子的参与,好玩的“材料找不同”游戏在科学区开展起来了。
老师我发现了螺丝的长短不同。
我发现螺丝刀有的是一字有的是十字形。
老师你看这个角码有的直直的、有的T形的……
根据孩子们对“材料找不同”游戏的兴趣,我们又开展了“寻找身边机械材料”的活动。孩子们先观察“小小机械师”里有什么材料,随后在生活中开始了寻找。
孩子们在书架上、桌子上、钢琴下面、椅子下面都找到了螺丝。
我和孩子一起讨论:你看到的螺丝是做什么用的?
畅畅说:是用来固定钢琴,不让它散架。
琪琪说:螺丝是固定书柜,不让它坏的。
我们利用家园互动的方式,请家长配合孩子在家里继续寻找,他们又找到了角码,还有螺丝刀、扳手等工具。
孩子们通过“材料找不同”和“寻找材料”的活动,发现了很多材料的秘密,对各种材料有了一定认识。由此激发出孩子们对“小小机械师”游戏材料更加浓厚的兴趣,班级掀起了“小小机械师”的热潮,很多孩子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尝试组装作品……
(此案例由北京市海淀新区恩济幼儿园张洪敏老师提供)
本学期我们班投放了“小小机械师”游戏材料。初期,孩子们并没有像我期待的那样热火朝天的进行创作,仅有很少的孩子去关注。我想:中班时期正是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欲望都比较强的时候,这样具有开放性和操作性的材料对他们来说应该正中下怀,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这样的反应呢?
于是,我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反思:
是不是因为幼儿对材料和作用都不熟悉,所以对组装活动没有太多想法,不太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是不是因为我前期对材料的研究不够,导致材料的投放不太利于幼儿观察和寻找?
是不是因为我在活动区中没有及时关注到幼儿的兴趣点,没有提供适宜的指导与帮助?
在反思之后,我意识到要多关注幼儿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和需求,在游戏中认真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及时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帮助,还要把自己也当做“幼儿”,和孩子们一起游戏。
于是,我把在活动区中的材料换成用明显的透明分类盒的方式呈现,螺丝和螺母用小盒子装好,让幼儿一眼就能看到材料,方便取放。
接下来,我在活动区中主动和幼儿进行了交流,聆听幼儿的想法和需要:“我们可以利用小小机械师组装什么呢?”
我们图书区的“好书推荐”都随便躺在窗台上,我周末和妈妈去家具店,看到了那种能让书立起来的小书架。
一直默不作声,但平时最爱出主意、想办法的佳佳首先肯定了这个想法。
其他小朋友也随声附和:“书架好,书架组装好我们可以放到图书区去,展示我们的自制图书。”
“对对对,做书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表现出对小书架的极大兴趣和组装愿望。
(此案例由北京语言大学幼儿园马婧老师提供)
午后,教室里多了两只箱子,孩子们围过来,都想一探究竟。
是工具箱吗?
这是小小机械师的游戏材料,“小小机械师”是由螺丝、螺母、木杆和各种金属角码组成的材料,需要我们小朋友开动小脑筋自己来组装。
小小机械师是干什么的呢?
机械师都会做什么东西呢?
我们要怎么玩这些材料呢?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提出他们对于机械师的种种疑问。看到了孩子的兴趣点,于是,我们的活动就从探索机械师的秘密开始了。
带着孩子们的问题,我带动家长资源与孩子一起查找相关的资料。
有的家长利用周末带着孩子走进博物馆。
我在电脑查到,机械师可厉害了,可以修理很多的东西,很像巴布工程师。
我去博物馆里看到机械师可以修理飞机,我准备造一架我自己的飞机。
机械师还可以修理动车和地铁。
机械师还可以做手枪。
看到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将自己的发现分享交流,我借机提问引起他们的进一步思考:
机械师这么能干呀!什么工具可以帮助他工作呢?
需要螺丝刀、还有扳手。
还有螺丝、锤子。
还有图纸,可以帮助机械师做东西或者修东西用。
面对孩子们对机械师的热情,我知道引发孩子操作的时机已经到了,就和他们说:“原来机械师的工作需要做这么多的准备,那你们要不要也来试一试啊?”
孩子们听到这里欢呼雀跃,于是,早已跃跃欲试的孩子们开始摩拳擦掌的计划起自己接下来要如何设计与制作了。
(此案例由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常青幼儿园王娜老师提供)
案例解析
开放性的游戏材料能够轻松的将幼儿的游戏活动和科学活动相互融通、浑然一体。然而,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位幼儿的兴趣、生活经验、能力水平都会影响着他们对材料的选择和操作。
在案例“发现材料的秘密”中,教师意识到幼儿对探索材料本身感兴趣,便通过游戏的方式带幼儿认识和了解材料、发现材料的秘密和生活中的用途。教师的做法成功的激起了幼儿对材料的兴趣,也为幼儿后期的搭接奠定了基础。这样的方式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也非常适合初期对材料的探究形式。
同样,教师也可以通过“聆听幼儿的想法”来直接和幼儿对话,分析幼儿语言中表露出来的生活经验、兴趣或需求,从中找到适宜探究的点深入引导幼儿进行下一步的活动。
而在“探索幼儿关注的问题”案例中,教师敏锐的抓住了幼儿关注的“机械师”问题,以此作为开始,鼓励和引导幼儿收集资料、分享信息,带动家长资源,即让幼儿了解了机械师的工作内容,也带动了幼儿对机械师所做的设计和组装工作的热情,这也是主题探究活动一种非常有效的引入方式。
总而言之,在开放性游戏材料的支持下,幼儿在活动区的探究可以是自由的、开放的,但也离不开教师的观察和有效的引导。任何一种材料也没有固定的方式来引发幼儿的兴趣,而是要通过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随机调整。
我们不仅要认真研究材料,更要研究幼儿的行为和发展需要,才能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引导和支持。
爱弥儿愿
-
幼儿园为什么要进行科学教育?看了你就懂了! -
我知道要鼓励孩子提问,可到底要怎么做? -
让幼儿探究动物的活动充满爱和发现 -
有效实施科学主题教师需要做什么? -
有效的科学活动导入方法,你知道吗? -
刘占兰:深化教研实现幼儿园教师知行合一 -
如何有效组织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 -
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支持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