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为疫情所迫,大家都开启了“宅家”模式。这个特殊的假期,很多人一睁眼就摸手机、开网络,一遍一遍刷有关疫情的最新信息和各种数字,然后陷入惶恐焦虑;还有些人因无所事事而郁闷、烦躁。原本满心期待出去玩的孩子们,则更容易有情绪。
这样的时刻,恰恰是体现一个人精神世界面貌的机会。精神充实者,不会让自己头脑放空手足无措;精神贫瘠者,才会陷入迷茫和患得患失之中。
作为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体验中心的一名国学和书法教师,此时不能为社会贡献更多,但非常愿意带领孩子们习字、品读古诗文,使他们借助文化的力量,涵养心灵,沉静下来有所思考、有所获益。接下来跟着何老师一起走进国学课堂吧!
首先跟何老师一起看看秋季展演国学小学员们的表演
说到古代典籍,经史子集,那真是浩如烟海。在开设国学班时,何老师也仔细甄选、设计过,哪些是最适合中小学在校生读的。最后选定了《古文观止》和《史记》。为什么说这两部经典可以作为学习古文的敲门砖呢?
近来年,国家在教育内容上作了比较大的调整。古文越来越受到重视,体现为教材与考试中有关国学的内容所占比例上调。以文言文为载体的国学成为语文课程中的“重头戏”,这是无可否认的现实和趋势。
经过对历年中考试题的分析,我总结出以下两个规律:
规律一
“古诗文阅读”是必考内容,
相当多都是出自《古文观止》。
“古诗文阅读”是必考内容,大概占20分左右,而其中“文”的有关材料,相当多都是出自《古文观止》。2018年北京市中考试卷为例。在这一部分里考了两段默写:《木兰诗》和《小石潭记》;两段阅读:《次北固山下》和《前出师表》。其中,诸葛亮《前出师表》是《古文观止》里的篇目,包括《小石潭记》在内的柳宗元《永州八记》中有两篇(《钴鉧谭西小丘记》与《小石城山记》)都包含在《古文观止》选文内。
实际上,在课本中,要求“全文背诵”的多是文言文;而这些文言文也多出自《古文观止》。2018北京中考说明发布了要求学生掌握的24篇古文(即考试范围),其中有11篇是《古文观止》的选文,重合度可说是相当高了。
我们的国学课堂
规律二
无论任何级别的语文考试,
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体分数。
无论任何级别的语文考试,作文都是占最大比重的一个部分,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体分数。
中规中矩的作文可以得一个不错的分数,但恐怕很难得高分。要在作文上“出新”,征服阅卷老师,必得表现出一些与众不同之处——或立意新、或用词新、或结构新、或材料新。其中,在语言及引用材料上出新是相对容易且保险的;而古文,正是在这两项上给予学生助力的一大法宝。
议论文所使用的论据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很多学生因为阅读少、阅读层面浅,同时缺乏对实事的关心和对史料的积累,写作议论文时只能干瘪地“自说自话”,体现不出文化涵养,文章也枯燥而缺乏可读性。现在的小学普遍没有开设历史课,使得学生对事实论据的积累更加困难和局限。
《史记》作为二十四史的第一部,也是中国唯一一部通史,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读《史记》可以很好地弥补学生在历史知识方面的欠缺,使其积累更新、更深、更全面的写作素材。
从另一个角度看,很多作文题目本身就包含了古文及相关知识。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亦有助于准确地审题。
虽说能力的锻造是个长期的过程,但《古文观止》与《史记》作为古代文章的集大成之作,让我们绕过杂路,直接站在一个高起点上。写作初期离不开模仿,这些是中国迄今为止最会写文章的一批人的最杰出的作品,是经过千年历史检验的。如果孩子能接受这样的经典之作的浸润、熏陶,则无需其他技巧,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定能有出色的表现。
何沐坤老师和国学班的孩子们
接下来何老师要说说自己的国学课堂,《古文观止》课已上到第三期,前两期的孩子都可以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所学的全部古文。其中包括中学语文大纲中的重点篇目《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也有超过高中要求水平的《滕王阁序》《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等。虽然学生们年龄不过10岁左右,但是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常识及语感,基本可以借助注释通读并理解一篇陌生的古文。
《史记》是本学期将要新开设的课,招收10岁及以上的学生。何老师也将采取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其通过读史,品评人物,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分析一个事件,以培养其逻辑思考能力及联系实际的能力,真正做到“以史为鉴”、“以史明志”。
最感欣慰的事,就是何老师看到很多孩子在上过课后“学以致用”,甚至在发朋友圈的时候都下意识把学过的古文随口带出来。这些优美文字真的是入了孩子们的心。
很多孩子上过课后“学以致用”朋友圈古文随口带出
眼下正值特殊时期,学生暂不能来馆上课。何老师会继续在线上用自己的方式,分享一些讲解国学知识的小文章,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国学中的美和趣味。古文很有学习价值,同时也很难、很枯燥,不过老师有信心、有办法让孩子从学习的过程中体味快乐,真正“爱上文言文”。
供稿部门丨体验中心 粹空间
供稿人丨何沐坤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中国宋庆龄青少年
中心(订阅号)
中国宋庆龄青少
中心(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