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活教材,幼儿走进大自然,用眼睛去发现和认识世界,也是其自主学习的过程。秋天是桂花竞相开放的时节,忽如一夜,园所门口的两棵大桂花树上开满了密密匝匝的桂花,醉人的桂花香气弥漫了整个幼儿园,吸引着每一个路过的幼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3—4岁幼儿要“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桂花是幼儿周围的植物,也是幼儿的兴趣所在,“知道桂花开放在桂花树上”“认识桂花,能够仔细观察桂花,发现其外形特征”也是小班幼儿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行为。于是,一个关于探索桂花秘密的活动诞生了。教师期待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观察记录、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得桂花有关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
▍一、课程实施
1.寻觅桂花香
为了让幼儿初步了解桂花,我带幼儿来到桂花树下。幼儿一下子都被桂花的香味吸引住了,并循着香味寻找幼儿园里的桂花树。
“桂花树可真多呀!”“怎样才能数清幼儿园里有多少棵桂花树呢?”幼儿就此进行了讨论。小淳提出:“我们的杯子上都贴有数字宝宝,我们也可以给桂花树贴上数字宝宝!”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一起给找到的桂花树编了号,贴上了数字宝宝。“1棵,2棵,3棵……12棵!哇!幼儿园里原来有这么多棵桂花树啊!”
这时,我询问幼儿:“这么多桂花树,怎么知道哪棵树最高、最大呢?”在我的提示下,幼儿尝试用双手抱树、用胳膊比画等方式测量桂花树。
在寻找桂花树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运用闻、看、摸等多种感官感知桂花树,通过仔细观察和比较,发现了桂花树有高矮、粗细之分。在数树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数错桂花树的数量,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了给桂花树编号的方法。幼儿在生活中认识和运用数字宝宝,提高了点数能力。
2.巧摘桂花瓣
在户外活动时间,我班幼儿的任务是收集桂花。桂花很小,怎么收集呢?幼儿决定到桂花多的地方,把落在地上的桂花捡起来。不一会儿,地上的桂花基本被捡完了。
洋洋指了指桂花树说:“上面还有好多桂花。” 我问:“怎么采摘树上的桂花呢?”有幼儿提议爬楼梯采桂花。于是,我搬来楼梯,架在了树屋上,睿睿和小杰顺着梯子爬了上去,可桂花树太高了,他们还是摘不到桂花。看着幼儿束手无策的样子,我问道:“可不可以请人来帮忙?”听了我的建议,幼儿找来小李叔叔。小李叔叔爬上树屋,用力地摇了几下桂花树,瞬间下起了桂花雨,幼儿在桂花雨中手舞足蹈、捡拾桂花,开心极了……
为了完成收集桂花的任务,幼儿尝试了很多办法:拾桂花、爬树摘桂花、摇树接桂花。在幼儿的每一次尝试中,教师都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如提供塑料盆,为幼儿搬来人字梯架好,提出请人帮忙的办法等,幼儿最后成功收集到了桂花,体验到了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活动中,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让幼儿“跳起来摘到了桃子”。
3.乐探桂花秘
在科学区探究活动中,航航认真观察刚摘下来的新鲜桂花,发现有的桂花大、有的桂花小,觉得很新奇,于是向我寻求答案。我想,这是一个锻炼幼儿探究能力的好时机,便没有立即给出答案,而是表扬航航观察得很仔细,随后制作了一个桂花调查表,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幼儿发现了桂花的很多秘密,迫不及待地跟同伴分享。
航航:桂花的大小跟它的品种有关,桂花可以分为金桂、银桂、四季桂……
小淳:金桂是橙色的,颜色与其他品种不一样。
葡萄:桂花有四瓣花瓣。
洋洋:可以用桂花做桂花糕、桂花蜜、桂花酒。
赫赫:桂花还可以做香包呢!
小小的桂花竟然有这么多秘密!幼儿对桂花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这一阶段,在亲子调查前,幼儿的认知停留在桂花的香味上,对桂花的外形特征及种类一无所知。在科学区探究活动中,幼儿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桂花的大小不一样呢?教师巧妙把握教育契机,让幼儿通过查找资料、分享交流等方式,深入地了解桂花的种类和用途。
4.香香桂花包
在此前的分享活动中,幼儿对制作桂花香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决定满足幼儿的愿望,在科学区投放了制作香包的材料。
一看到材料,幼儿欢呼雀跃起来。按照制作步骤图,幼儿开始尝试自制桂花香包。赫赫操作第一步时就遇到了困难,因为他不会使用剪刀,剪不开口罩。我边示范边告诉赫赫:“中指和大拇指穿入剪刀的洞洞里,一开一合,剪刀的大嘴巴也会跟着动,然后我们移动剪刀,就可以剪开口罩了。”赫赫多次尝试后,终于学会了使用剪刀……不一会儿,幼儿都做好了桂花香包。小杰拿着做好的香包闻了闻,说:“好香啊!”赫赫说要把香包挂到自己的书包上,诚诚说要把香包送给妈妈。
小班幼儿手指的小肌肉控制能力、协调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提升其手指操作能力,帮助其建立自信心。活动过程中,幼儿遇到了不会使用剪刀的问题,教师采用了直接介入、示范讲解的策略,通过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教幼儿使用剪刀,帮助幼儿提高了动手能力,成功制作出了桂花香包。
5.甜甜桂花糕
桂花除了可以做香包,还可以做桂花糕。由于幼儿园条件有限,我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了任务认领公告,小葡萄妈妈自告奋勇,认领了做桂花糕的任务。
午饭后,幼儿对收集到的桂花进行一一筛选,挑选出了完整的花瓣。离园时,教师把选好的桂花打包拿给小葡萄妈妈。
回到家中,小葡萄和妈妈一起做起了桂花糕,经过晒桂花、磨米、过筛、和面、调味、蒸煮等制作工序,她们终于成功制作出了桂花糕。第二天,小葡萄带来桂花糕与同伴一起分享。大家吃着香甜、软糯的桂花糕,开心极了,纷纷表示回家后也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桂花糕。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中,教师以做桂花糕为切入点,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课程中来,成功制作出了桂花糕。幼儿一起分享桂花糕,学会了分享与感恩。
6.醇醇桂花茶
小良妈妈为幼儿带来了桂花茶。集体活动时,我引导幼儿了解桂花茶的种类,让幼儿初步了解了泡茶的流程和品茶的礼仪,如泡茶时要慢慢等待,品茶时要双手拿着茶具、说“请喝茶”等礼貌用语。
幼儿喝水时,我提前准备好中国风的茶具,引导幼儿体验泡桂花茶的过程,每个幼儿都认真地观察和等待桂花茶泡开的样子。我提醒幼儿注意品茶、敬茶的礼仪,引导幼儿感受中国的茶文化。幼儿品茶时,小心翼翼地拿着茶具,慢慢地品着桂花茶。他们觉得桂花茶香香的,喝到嘴里润润的,唇齿留香,兴奋地谈论起桂花茶的味道。
琪琪:桂花茶里也有桂花的香味。
小为:桂花泡在水里,水的颜色变黄了。
诚诚:桂花茶里可以放点糖吗?那肯定会更好喝吧!
伊伊:桂花茶香香的,好好喝。
活动中,教师以桂花茶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幼儿通过直接感受的方式,探索桂花茶的秘密。幼儿通过观察桂花茶的颜色、品尝桂花茶的独特味道,掌握了泡茶的技能,学习了品茶的礼仪,初步了解了中国的茶文化,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7.闪闪桂花扣
一场冬雨后,幼儿发现桂花不见了,心情有点失落。师幼讨论后决定制作桂花钥匙扣,留住美丽的桂花。
在美工区,幼儿先把桂花放在自己喜欢的模具里,再加入滴胶,放到紫外线灯下烤干。在第一次制作钥匙扣的过程中,幼儿遇到了很多问题:有的模具里的滴胶一直是湿的,直到第二天、第三天才会干;有些做好的钥匙扣里的桂花黑乎乎的,不好看;有的钥匙扣粘在了一起……于是,我将大家的问题收集起来,开展谈话活动,引导幼儿思考解决办法。经过讨论,幼儿发现:桂花没有晒干,钥匙扣就会变得黑黑的,水也会留在里面,泛起白色的泡泡;如果胶水没干,也做不成漂亮的钥匙扣。
有了第一次制作钥匙扣的经验,幼儿第二次制作钥匙扣的效率提高了很多。赫赫做了一个菱形的钥匙扣,开心地拎起钥匙扣说:“看,里面有桂花,外面是透明的,像水晶一样!”真真做了一个五角星形的钥匙扣,中间是小花朵的形状。乔乔做了一个心形的钥匙扣,说是要送给妈妈。小为做了一个小熊钥匙扣,很得意地说要把钥匙扣挂在书包上……
幼儿在一场冬雨后能主动发现桂花不见了,为了留下美丽的桂花,幼儿自己动手学做桂花钥匙扣。在制作桂花钥匙扣的过程中,幼儿虽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并未放弃,而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第二次制作对解决办法进行验证,最终做出了满意的桂花钥匙扣。幼儿在活动中锻炼了动手能力,体会到了坚持、等待的重要性。
▍二、课程反思
1.课程源于生活
本次探秘桂花之旅源于幼儿的发现和兴趣。桂花是幼儿身边的资源,来自幼儿的日常生活,因此幼儿探究桂花的兴趣浓厚。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一次次为幼儿提供材料、经验等支持,引导幼儿通过查找资料、实际操作和分享交流等方式获取答案,并一步步跟随幼儿的问题生成新的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幼儿探索桂花的进程;幼儿从闻香、寻桂、识桂,到集桂、品桂,运用多种感官,了解桂花的味道、外形、颜色等基本特征,完成了一次次的发现和尝试,真正成了自我学习和探索的小主人,不仅获得了认知的发展,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2.幼儿在持续探究中成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本次活动持续了一个多月,长时间持续进行的活动,使幼儿有机会不断深入地展开探究,在探究中表现出良好的学习品质。例如,在寻找桂花树时,幼儿想到了给桂花树编号的办法来解决统计不准确的问题;在收集桂花时,幼儿尝试了拾桂花、摘桂花、接桂花这几种办法,还想到借助楼梯来收集桂花……在这些场景中,幼儿积极应对困难,主动思考,热烈讨论,不断试错,积极反思,不断调整,提高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幼儿从小树立文化自信,是时代赋予幼儿教师的责任。茶文化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的制茶流程、泡茶工艺、品茶礼仪,无一不展示着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精神内涵。桂花茶属于中国茶的一种,幼儿对桂花茶有着极大的兴趣。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中国风茶具、制茶工序、泡茶流程、品茶礼仪等内容,引导幼儿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小班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教师结合茶相关的图片,制茶工序的视频,茶具、桂花茶等实物,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引导幼儿接触中国茶相关的知识,提升了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让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
*原文刊发于《年轻人·幼师园地》2022年第12期。作者:宋娟系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幼儿园教师,廖凤系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丨饶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年轻人 幼师园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