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儿园科学教案:声音从哪儿来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幼儿园科学教案:声音从哪儿来-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微信群”进入全国幼师交流群


一、活动目标

1.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发出声音,初步感受物体的震动和声音的关系。

2.能用语言交流自己对声音的发现和感觉。

二、活动重点

能够在探索声音的过程中,发现震动和声音同时产生、同时停止这一现象。

三、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音叉、小鼓;自备米粒或细沙若干

四、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每天说话的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鼓励幼儿思考,说出“嘴巴”)

教师:现在请大家把你的左手摸着自己的喉咙,轻声说1”,然后再大声说“1”。你们有什么发现?(幼儿发现声音越大,手就越麻)

教师:手为什么会麻呢?因为我们说话的时候,喉咙在震动。(总结幼儿回答,说明原因)

幼儿园科学教案:声音从哪儿来-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活动一:震动的音叉

1.认识音叉

教师:小朋友们请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教师出示音叉,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请大家保持安静。听,是什么声音?(教师敲一下音叉,发出嗡嗡的声音)

教师:小朋友们,它的名字就叫做音叉。谁来说一说,音叉什么样?(鼓励幼儿仔细观察音叉,描述音叉的外形特征)

2.幼儿探索音叉

尝试一:敲击音叉,发现什么了?

教师:现在,老师把音叉发给大家,小朋友们亲子试一试、敲一敲,摸一摸。看看有什么新发现。(教师分发音叉,鼓励幼儿自主探索)

教师:小朋友们,当你们敲音叉的时候,发生什么了?(鼓励幼儿积极回答,描述发现:音叉在响的时候,也在震动)

尝试二:握住音叉,会怎样?

教师:现在请大家再次敲击音叉,然后马上用手握住音叉,不让它震动,听一听还会有声音吗?(发现不让音叉震动,声音就停止了)

活动二:跳跃的大米

1.敲一敲,摸一摸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敲过鼓吗?老师把小鼓发给你们,大家敲一敲吧!(鼓励幼儿自由敲鼓)

教师:请小朋友们敲一下小鼓,马上用手摸一下鼓面,感觉到什么了?(感觉到鼓面在震动)

2.敲一敲,看一看

教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把大米撒到鼓面上,我们轻轻敲鼓,大米会怎么样?用力敲鼓,大米会怎么样?(鼓励幼儿思考猜测,发现大米在跳动,说明鼓面在震动;敲击的力气越大,大米就跳得越高,说明鼓面震动得越厉害)

3.按着鼓面,会怎么样?

教师:如果我们用一只手按着鼓面,再敲鼓还会响吗?为什么呢?(鼓励幼儿尝试,发现按着鼓面后,鼓就不会响了)

4.师幼总结:震动和声音同时发生,当震动停止,声音就停止了。

教师: 小朋友们,今天大家做了这么多声音游戏,我们发现什么了?原来音叉、小鼓和我们的喉咙在发出声音的同时,它们都在震动。而且震动越大,声音就越大。不让它们震动,就不会有声音。(揭示震动与声音的关系)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用玻璃水杯制作玩具——音乐瓶,探索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教师可提出任务:怎样让这些相同的玻璃杯发出不同的声音,变成一个音乐杯?幼儿分组进行,探索后分享经验:装入的水量不同,水的震动就不同,玻璃杯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重点提示

在幼儿敲鼓环节,应提醒幼儿小心操作,不要误伤自己或同伴的手。

日常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东西发出声音的时候会有明显震动。

家园共育

家长引导幼儿用手感知家里电视机的音响,发现音响发出声音的时候,手放在上面能感觉到震动。而且声音越大,震动就越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自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


可领取一套最新的元旦舞蹈视频+获奖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科学教案:声音从哪儿来-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关注公众号:幼儿园手指游戏


每天推送一个手指视频

幼儿园科学教案:声音从哪儿来-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儿园手指游戏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儿园科学教案:声音从哪儿来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