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是通过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而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作用是引导孩子生动地、活泼地、主动地开展游戏与探究。因此,教师的专业水平影响着孩子们真实游戏、主动探究、身心全面发展的质量。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幼儿园课程特色的建构与实施,2021年1月22日,集团三幼邀请了两位幼教专家——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教授叶平枝教授、香港耀中幼教学院客座教授时萍教授,来园开展专业教研与指导。
Part 1
为开阔老师们的专业视野,使老师们对项目活动中幼儿的深度学习有更深入的了解,叶平枝教授给老师们开展了《项目活动中的深度学习》专题讲座。
叶平枝教授首先以项目活动和单元主题的对比,让老师们理解项目活动是指孩子们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围绕某个大家感兴趣的生活中的主题或认识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知。而“发现问题—深入研究—理解意义—建构认知”的过程,就是孩子们深度学习的过程。随后,叶教授从“选好主题”、“设计好主题网”、“规划好大致路径”三个步骤,指导老师们如何开展项目活动。最后,叶教授以“雪中的城市”为案例,向老师们完整地展示了一个项目活动“发生-开展-呈现-反思”的幼儿深度学习过程。叶教授精辟又不失风趣的论述蕴含着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浅出的讲解和鲜活的事例,引起老师们的强烈共鸣。
讲座过后,叶平枝教授与区教育局教研四部李帆主任、教研员撒婷婷、董萌诗、集团三幼简珙园长、各分园负责人、教研员以及教学干事们齐聚一堂开展了座谈会。
叶教授在聆听了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后,对老师们的专业理念提出了肯定,赞扬老师们在孩子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中,能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空间,并提供情感及行为上的支持。同时,还给老师们提出了发展建议:要重视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以平等的关系对待孩子、用专业的眼光了解孩子,将拥有良好的人品、价值观和教育动机放第一位,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梳理,叶教授则建议回归《指南》,关注各领域的关键经验。此外,还要在活动之中引导孩子深度学习,培养孩子的三种思维和七种能力,即成长思维、积极性思维和探究性思维,发展孩子健康、自信、交往、坚韧性、学习、审美和竞争力等能力。
Part 2
为帮助老师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师幼互动的意义和掌握支持幼儿有效学习的方法,时萍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师幼互动的故事》专题讲座。
时萍教授以“如何发现幼儿的已有经验?”这一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发了全场教师的深入思考和热烈讨论。之后,她引用大量生动真实的案例,为老师们具体讲解了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如何有效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的已有经验并为幼儿提供支持。
时教授提到,发现儿童的前提是观察儿童,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幼儿进行观察并记录幼幼对话和师幼对话,方可捕捉到幼儿的已有经验、师幼互动的状况。同时,她运用亲自记录的大班幼儿操作记录实例,详细地分析了记录内容中幼儿的学习品质和已有经验,并对其中教师的支持情况进行了剖析,引发在场老师们的积极思考。最后,时教师指出:老师的观察记录能力能够在不断地训练中得以提升,老师对幼儿的观察-思考-回应应该是一体的、连贯的,这不仅需要老师在观察时静心专注,还需要其熟练掌握教学知识和技巧,具备一定的教育智慧。
两位教授的讲座与指导,让老师们思想激荡,从中主动思考并获得启发,豁然开朗之感油然而生。未来,我们会将专家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自身的教育行为,在幼教之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为孩子们带来生动鲜活的爱与教育,让孩子们的童年彰显原有的旺盛生命力!
编者注:本文所有图片未经同意,一律禁止他用。
图|邱瑞
文|黄钰程、邢思远
编辑|梁海妍
审核|赵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