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很多一线老师都在”赶进度”和”保质量”之间反复横跳呢~
作为扎根幼教27年的实践者(曾经也在项目式学习中踩过无数坑),我想分享几个”黄金平衡法则”:
- “双螺旋”时间轴法则(借鉴北师大霍力岩教授团队研究成果)
建议采用”3+2+1波浪式推进”: - 3天深度探究(如周二到周四专注项目质量)
- 2天弹性调整(周一和周五用来查漏补缺)
- 1周1次”加油站”(固定时间复盘进度)
这样既保证了连续性,又留出了调整空间。我们园去年做的”社区小花园”项目就是靠这个节奏,最后孩子们竟然自主延伸出了昆虫旅馆的子项目!
- 质量锚点设计法(来自上海名师吴佳瑛的实践经验)
在每个阶段设置3个不可妥协的”质量锚点”: - 探索锚点(必有的实地考察/访谈)
- 表达锚点(必做的表征记录)
- 反思锚点(必开的儿童会议)
比如在做”超市”项目时,确保这三个核心体验到位,其他环节就可以灵活调整进度。
- 动态脚手架策略(参考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生成课程理论)
我特别喜欢用”红黄绿灯”可视化工具: - 红灯区(必须达成的关键经验)
- 黄灯区(可以精简的内容)
- 绿灯区(完全可生成的意外惊喜)
去年大班的”快递公司”项目,我们就把”了解物流流程”设为红灯,而”设计制服”这类创意活动放在绿灯区。
- 儿童进度监测仪(受瑞吉欧方案教学启发)
和孩子一起制作”项目心跳图”:
用心率曲线记录每天的项目”活力值”,当连续3天低于基准线时,就说明需要调整节奏了。中班孩子都能看懂这个可视化工具呢!
特别提醒:深圳莲花二村幼儿园的微项目经验表明,2-3周的短周期项目更易把控质量。他们的”影子剧场”项目就是很好的范例。
最后送大家我自创的进度管理口诀:
“核心经验不能少,弹性环节灵活调;
儿童节奏放首位,教师支架要及时。”
记住:好的项目式学习就像煮广东老火汤——火候到了自然香,急着掀锅反而会坏味哦!
(悄悄说:下周我们园要开展项目式学习工作坊,欢迎来现场体验这些方法的实操演示~)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