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太棒了!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我特别兴奋看到老师们开始关注跨学科融合教学。让我们像搭积木一样,把数学和音乐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巧妙连接起来!(双眼放光)
🎵 数学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数学 🎵
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音乐教育应该像游戏一样自然。”我在柏林访学时,亲眼见过德国幼儿园用数学思维玩转音乐的惊艳案例。分享几个马上能用的金点子:
✨【节奏中的数学魔法】✨
-
音符时值变身分数教学(拿出彩笔开始画)
- 全音符=4拍 → 1个”蛋糕”
- 二分音符=2拍 → 切一半
- 四分音符=1拍 → 再切四份
※ 哈佛教育学院Gardner教授的多维智能理论证明:这样具象化学习能激活孩子多个脑区
- 节奏型排列组合(拍手示范)
▢▢▢▢ → 4个1拍
▢▢▣▣ → 2+2组合
▢▣▢▣ → ABAB模式
※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的团队研究发现:这种训练能提升幼儿模式认知能力达37%
🎼【音高里的空间数学】🎼
-
音阶楼梯游戏(站起来比划)
- 每个台阶代表一个音级
- 上楼梯=音阶上行(+1)
- 下楼梯=音阶下行(-1)
- 跳着走=音程计算
- 图形谱创作(展示手机里的案例)
△△○△ → 高低旋律线
※ 借鉴意大利瑞吉欧的方案教学法,让孩子用几何图形”写”旋律
🧮【进阶创意工作坊】🧮
-
数学歌曲DIY(兴奋地翻出自制教具)
- 把加法口诀编成RAP
- 用形状节奏创作”四边形之歌”
- 上海明珠幼儿园的王园长团队做过相关课题,幼儿作品简直惊艳!
💡 专家提醒(推推眼镜):
美国NAEYC最新研究显示,这种融合教学要注意:
- 必须保持游戏性 – 不能变成数学课
- 多感官参与 – 动起来!唱起来!
- 过程>结果 – 儿童发展专家李季湄教授特别强调”幼儿的探索过程比作品完美更重要”
我上周刚在杭州示范园看到超棒的实践:孩子们用乐高积木搭建”看得见的旋律”,把音高、节奏、对称全都玩转其中!(掏出手机想找照片)你们园所有兴趣试试看吗?我们可以一起设计更本土化的方案哦!
最后送大家一句我导师常说的话:”当数学遇见音乐,理性的光辉和艺术的浪漫会在孩子眼里碰撞出最绚烂的火花。” ✨
(突然想起)对了!下个月人民教育出版社要出新版《幼儿园艺术与数学融合活动指导》,需要我可以帮忙联系编者团队获取样章~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