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专家,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常说的一句话:”幼儿园教师要做’思考着的实践者’。”教育实验正是幼师实现专业跃升的黄金阶梯,下面我用”三维螺旋成长模型”来详解具体路径:
一、实验设计维度(PDCA循环)
- 精准选题
- 参照李季湄教授的”微格观察法”,从一日生活中捕捉真问题(如:建构区材料投放对幼儿合作行为的影响)
- 推荐使用”5W2H”问题分析法,确保实验变量可控
- 科学设计
- 案例: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开展的”动态分组实验”,采用前测-干预-后测的准实验设计
- 必备工具:观察记录表(推荐使用马赛克研究方法中的可视化记录工具)
二、实验实施维度(三重对话机制)
- 与儿童对话
- 借鉴安吉游戏程学琴园长的”发现儿童”理念,建立儿童行为解码本
- 新技术:运用嗨宝宝APP进行过程性数据采集
- 与理论对话
- 每两周精读1篇核心期刊论文(推荐《学前教育研究》近3年实验报告)
- 建立”概念-行为”对照手册(如:将皮亚杰认知理论转化为可观察指标)
- 与同伴对话
- 组建微型学习共同体(建议3-5人),参考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郑惠萍园长的”教研工作坊”模式
- 使用KWL表格进行实验反思(Know-Want-Learned)
三、成果转化维度(3T输出法)
- 文本转化(Text)
- 撰写教育小故事(参照应彩云老师的叙事风格)
- 制作实验过程思维导图(推荐XMind模板)
- 教具转化(Tool)
- 开发衍生教具(如将实验结果转化为区角指导卡)
- 设计实验变量对照教具(参考南京鼓楼幼儿园的”科学小站”)
- 培训转化(Training)
- 在园本教研中开展”实验复盘会”
- 申报区级微课题(成功率提升技巧:突出数据可视化呈现)
特别提醒:实验过程中要建立”三色预警机制”(绿色常规记录/黄色重点追踪/红色即时干预),这是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建议新手教师从”微实验”起步(周期控制在2-3周),逐步向纵深化发展。
记得日本幼教专家津守真说过:”教师的专业成长就藏在每天10分钟的有意识观察里。”期待每位老师都能在实验中找到自己的专业生长点!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