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对人的最初认识,就是对脸的认识
幼儿对人的最初认识,就是对人头的认识,更确切一点就是对脸的认识。人的脸面成了
幼儿了解人的“窗口”。人的音容面貌、精神状态、情绪表情都是通过五官来展现的。因
而,被幼儿看作是最重要的。对幼儿来说,重要的就是主要的。因为四肢不会“说话”,没
有“表情”,所以,在幼儿心里没多大位置。这就是幼儿只会画蝌蚪人的原委。
2.别小看了幼儿的能力
一个三岁多的孩子,没经过任何学习,就能准确流利地说出主、谓语齐全的话。如:我
想喝水。这是谁教的呢?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也许是儿童学画的最好的方法。
3.“强化”“包教包会”都是不好的教育
“强化”“速成”“教你一招”“包教包会”这样的快速教育方法,大多不是好的教育。是违背孩
子心理生理的。好的教育都需要有一个让学生不断思考、认识、理解、探索、消化和循
序渐进的过程,才能成为对知识的真正把握和理解。培养孩子不能像央视台“梦想舞台”那
样只需六天就可“迅速成长”,那不过是个游戏。
4.又有创意又有“孩子气”,才是上乘之作
虽然评价孩子的画的优劣尺度是看作品是否有“孩子气”和有感而发,但也不是凡是有“孩
子气”的画都有审美价值。孩子的画重在创意,不在技巧。又有创意,又有“孩子气”,又
符合审美要求和艺术规律的儿童画,才是上乘之作。
5.不是画得好才是精品
不是说画得很细的画就是精品,画得好才是精品。孩子的画能称得上精品的大多是孩子
在激情施放中。被他们涂的要形“没形”,要色“没色”被“老眼光”称为“一塌糊涂”的作品。
6.孩子学色画的当天根本谈不上画好画坏
有的家长在孩子学色彩画的当天,就问画画得好不好,我总是笑而不答。现在是认识了
解颜料阶段,根本谈不上画好画坏。彩画的知识有造型的、比例的、有色调的、有明度
的、有冷暖的、有大小的、有前后的、有虚实的、有疏密的、有统一的、有对比的,还
有用笔、调色方面等等几十对矛盾。你要求孩子在当天或很短的时间内解决,这可能
吗?一节课有一两点能做到就是优秀,余下的事以后再说。慢慢来,急不得。
7.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学画
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学画。人学东西各认一门,喜欢了才能学得好。家长在给孩子报兴趣
班时应问问孩子喜欢什么,不要安排孩子你就喜欢什么。
8.儿童画画是玩,是游戏
儿童画画是玩,是游戏,是发泄,是平衡心理,是自我调节,是儿童比较高级的、复杂
的、情感动机地展现。家长不要把儿童画画总是和专业技术扯到一块。儿童画不是专业
是游戏的另一种方式。画画起的作用远远的超过了画的本身。
9.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
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美术评论家笔下的?“呼之欲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只能说
明画得逼真,画得挺像,不能说明作品有多高的艺术性。用现在的审美观点看,这些“活
灵活现”的东西大多不是好的作品。事实上,艺术作品只有远离生活真实,才能达到艺术
真实。
10.美术上有些东西能说清楚,有些东西说不清楚
美术上有些东西能说清楚,有些东西说不清楚。能说清楚的是理性知识。像结构、比
例、黑白、虚实、对立、统一、冷暖、灰鲜、疏密、和谐等。说不清楚的是感性知识。
如灵气、悟性、神韵、想像、意会、联想、感觉、感受等。这些都是很难用文字或语言
道明的。恰恰是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充当了绘画的主角。
11.用孩子喜爱的方法去教孩子,才能激发孩子画画的兴趣
曾经遇到这么一件事。妈妈看到儿子喜欢画画,就找到了我。当妈妈带孩子到班上后,
问孩子愿学吗?儿子说不愿学。妈妈说为什么?你不是挺喜欢画吗?儿子说,我只喜欢
画,不喜欢学,学画太烦人。其实这个孩子说的话挺有道理的。现在有好多美术班,不
懂得尊重孩子的想法、兴趣,一味的教给孩子画的技巧,使孩子感觉画画没意思、不好
玩、太难了,逐渐对画失去兴趣。实际上教师只有用孩子喜爱的方法去教孩子,才有可
能激发孩子画画的兴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