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过分关爱束缚 孩子 发展
“不要弄脏衣服”;“不要乱跑,小心跌倒”;“好好走路,别乱蹦乱跳”;“不许……不许……”生活中,很多家长把这些话挂在嘴边,对 孩子 千叮咛万嘱咐,他们不知道,这些话如同“禁令”一样,束缚了 孩子 的手脚,从而也束缚了 孩子 的发展。
还有些父母,对 孩子 过分关爱,吃饭要喂、穿衣要帮,事事都要包办。在 幼儿园 里,有些3岁的 孩子 还不会扣扣子,不会用勺子,不会使筷子。“这些都是小事,早一天晚一天无所谓,他迟早会学会的。”这些家长不以为然。
“吃饭、穿衣绝不是生活小事,它体现了幼儿的运动能力和动手能力。”河南七色花 幼儿园 园长 蔡蕾说,父母事事包办代替,对 孩子 约束过多,会让 孩子 错过许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人的运动能力是分阶段的,到了某一阶段,他就应该具有相应的能力,但,目前很多 孩子 的运动能力落后于他的发展阶段。
平衡性、协调性不好影响日后学习
蔡蕾告诉记者,爱动的 孩子 往往不容易摔跤,相反,那些平时不爱运动的 孩子 走路一摇一晃,稍一跑动,就会摔倒。 孩子 从运动中会获得各种自我保护的方法。
中国关心下一代康基金会潜能开发项目 专家 委员会委员、劳动部“育婴师职业” 专家 委员会 专家 郭建国副教授十分重视幼儿运动能力的培养。他说,3岁前的 孩子 处于成长的巅峰期,一生中80%到90%的精细动作要在这3年中奠定基础,给 孩子 创造一个良好的康教育环境非常重要。0至3岁的幼儿教育,要以幼儿的快乐体验为原则,用运动的游戏方式开展。郭建国说,有些家长让 孩子 上各种兴趣班, 孩子 要学游泳,又要学打球,但 孩子 站在距地面不足1米高的平衡木上时,却难以控制自身平衡。玩左右脑的动手游戏时,也笨手笨脚,缺少协调性。平衡性、协调性不好,就很难有自觉运动的能力,从而导致不能很好地控制自身,表现为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没有持续性等诸多影响学习的问题。
运动能力生活中处处可培养
其实,运动能力在 孩子 的日常活动中就能得到锻炼,可惜却被家长忽视了。与其花钱让 孩子 去学运动,不如放手让 孩子 随意走走道牙子,爬爬栅栏,与小朋友、小动物一起开心玩耍。
在运动游戏中, 孩子 们的创造能力也得到充分发挥。中原油田培训中心 幼教 科徐美容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单脚跳”这个动作,老师仅仅示范几种跳法,但 孩子 们玩的时候,他们可以“发明”各种各样的动作。做着自己发明出来的动作, 孩子 们更加投入,他们获得了成就感和价值实现感。
蔡蕾说,不少家长存在重智力而忽略对运动能力培养的倾向,使幼儿体力欠佳、意志薄弱。如果有组织地让 孩子 进行跑、跳、投基本动作练习和适当长距离的运动,不但能提高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能迅速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坚强的意志。
幼教 专家 把 孩子 的运动分成两大类:一种是粗大动作;一种是精细动作。郭建国说,幼儿粗大动作技能练习除了能增强体质、体能外,还可以发展他们的认识潜力、良好的性格和社会行为能力。
精细动作(使用勺子、筷子,扣扣子即是精细动作能力的体现)中,锻炼眼部肌肉有助于幼儿将眼神集中到一行字符线上,锻炼面部肌肉有助于幼儿面部表情的丰富,锻炼手部肌肉有助于幼儿灵活地用手进行各种活动。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