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缘
起
暑期结束后孩子们又回到想念很久的幼儿园。我们班的小菜园是孩子们最牵挂的地方。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决定种什么,并亲手种下一粒粒小种子,去给小苗浇水、抓虫,一起分享收获的快乐。开学第一周孩子们计划先去整理小菜园。
菜地里孩子们一边拔杂草,
一边聊天和嬉笑,
好不热闹。
种什么?
老师,这学期我们种什么呢?
在晓彤的询问下,我还没开口,其他小朋友就踊跃表态了。
我想种蒲公英,等它长大后,我们可以和它玩游戏,风一吹,它就飞走了。
我喜欢吃土豆,种土豆吧。
我想种玫瑰花,我觉得玫瑰花很漂亮。
我觉得种豌豆好,豌豆的样子很可爱
………………………………
这个话题孩子们似乎都很感兴趣,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了。
教师的思考:
从小班开始,我们班菜地种什么都是孩子说了算,每个孩子都可以有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的机会,所以孩子们很愿意与同伴讨论问题。但是看着孩子们争执不休的场面,我决定顺延孩子对自己想要种植的想法,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进一步思考。
大家想种的都不一样,可是我们只有一块地怎么办?
我们可以像以前一样投票,哪个票数多就种哪个。
但是每一次投票都选不到我最想种的。
对呀,我也想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我想到一个办法,我们可以分地,大家都可以种自己喜欢的。
经过大家讨论、举手投票,孩子们决定分地。
竣竣:我们可以分地
孩子们在讨论
如何分地
大家觉得该如何分地呢?
分组讨论并记录:
1
2
按人数分 按组分3大块
3
4
按男孩女孩分 怎么办?不能平均分
一起来说说自己组的分法,并投票。
讨论结果:
最后,经过大家讨论和投票,选取了每人分一小格的方法。他们为自己都有一块地高兴得欢呼起来。
教师的思考
分地的过程中,前三种的方法都遭到了反对,主要原因是孩子们认为不公平,地分的不是一样大。5-6岁的孩子开始有强烈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在生活中时刻追求规则的平等性和公平性,前三组分地的方法满足了自己组的愿望而缺乏公平性时,其他的幼儿因为自己划分的地受到影响会提出质疑,这是儿童规则意识的进一步内化的过程。
大家已经决定了把地分成每人一格,那用什么方法去分呢?
(策略:教师抛出问题,引导幼儿再进一步思考借助什么工具来完成实地分地)
我觉得需要一根棍子。
我们可以拿棍子在泥土上面画格子,每人一格。
我有尺子,可以用尺子来分。
用笔也可呀,还可以用来做记号。
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想法拿起工具就出发啦!
教师的思考
在讨论中,孩子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提出了分地的方法,虽然有的方法我觉得不可行,但是我没有否定孩子,我决定支持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于是大家带上自己的工具,我们一起出发来到了菜地。
分地小纵队开始行动啦!
第一次分地
分地才刚刚开始,孩子们就遇到了很多难题。“地太大了,怎么测量呢?应该在哪里做记号呢?用树枝画的线,脚一踩上就看不见了”。孩子们有些着急了。越是急躁越没有办法,分地失败告终!
用树枝画的线,容易看不见了。
应该在哪里做记号呢?
地太大,怎么测量?
教师的思考
提供机会,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想法,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该鼓励孩子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因为我坚信,试错是最低的教育成本,面对失败,老师最应该做得是鼓励孩子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回到班上,我组织孩子坐下来分享自己遇到的困难,寻找解决的办法。
使用树枝的小朋友发现画上的线容易消失,而且很难把线画的很直、把格子画的一样大,大家一起来想办法,只要能解决这几个问题,我们就成功了。
我发现软尺可以拉得很长很直,要不我们用尺子帮忙,把尺子来当做一条线,沿着尺子画,线就直了。
还要公平,不能一格大一格小的。
可是我们不会看尺子,不知道在哪里做标志?
我们可以找来很多棍子,然后用来分格子,有多少人就用多少棍子。
画了线不好改,如果用棍子还可以移动,格子小了,移动棍子,格子就一样大了。
在老师的启发和鼓励下,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最后他们决定把树枝、棍子和尺子放在一起使用。这次能不能成功呢?
第二次分地
找到很多棍子。
大家一起合作拉线。
大家分工合作
孩子们们结合前面分地的经验,总结出摆棍子的方法。他们分工合作,一起在清青乐园的昆虫屋找到了适合的小棍子,为了能让棍子摆得直一点,孩子们用上了尺子。为了让格子一样大,他们拿了树枝来不断调试、调整。在不断尝试、调整、再尝试、再调整后,孩子们终于完成了分地任务。他们激动地跳起来,第一时间去选择了自己最满意的那块地。
教师的思考
分地是一项有趣、涉及多方面经验的综合学习。在分地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问题,人数有多少?如何测量?面积如何一样大?用什么材料做边界的区分等,都需要孩子们逐一解决。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想到了很多的办法,这让我很惊喜。虽然有些办法是不可行的,但我始终支持孩子去验证,让孩子在验证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个活动让我看到,儿童都是有能力的主动的学习者。
活动花絮:种植行动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插上自己植物的标牌
终于种上自己喜欢的植物啦~
收获与感悟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做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观察者、引导者,更大程度地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们自主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当幼儿有有想法时,我支持孩子去验证、去实践;当孩子们在操作时,我能以观察者的身份,耐心观察并关注他们的想法;当孩子出现困惑时,我会提出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思考;不管孩子完成地如何,我还是支持和鼓励孩子,让他们在活动中提升解决问题、探究发现的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最有效的学习经验是直接经验,也就是要把知识还原为行为,回归到行动中,回归到过程中。本次种植活动的开展给幼儿提供了一个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平台。活动还在继续,孩子们对于自然知识的渴求也在相关活动中持续爆发,我会持续捕捉孩子的兴趣,以他们的兴趣为主,基于儿童视角,引导他们继续探索、发现、思考自然界中更多的精彩事物,更好地实现探究式学习。
本课程故事
荣获“2021年佛山市学前教育协会幼儿园优秀课程故事案例评选活动”
特等奖
文字:刘远平
编辑:刘远平
配图:刘远平
审核:齐 萍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顺德大良清凉法苑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