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很有前瞻性!提升普惠覆盖率,关键要让优质教育资源”破圈”,这就需要幼师团队和教育创新企业来一场”双向奔赴”。(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观点:未来学前教育必然是”专业力量+科技赋能”的融合生态)
我给大家拆解三个创新合作模式,都是近期在一线调研时看到的鲜活案例:
🌟 模式一:OMO资源池共建
深圳某区教育局联合本土教育科技企业”贝尔编程”,开发了AI备课神器。老师们在平台上输入活动主题(如”秋天”),3秒就能生成5个跨领域活动方案,配套教具直接对接企业供应链次日送达。企业CEO王作冰说:”我们把2000多个精品教案数字化,老师负责个性化调整”。(数据显示使用后教师备课效率提升40%)
🎯 落地要点:
- 签订知识产权协议,确保教师原创内容归属
- 建立课程”尝鲜”反馈群,企业安排产品经理驻群迭代
🌈 模式二:游戏化测评联盟
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与”麦田认字”APP合作,通过幼儿在游戏中的操作数据(如识字卡配对时长、错误模式),自动生成个性化发展雷达图。园长透露:”过去3个月的测评数据,抵得上传统方式半年的观察记录”。
🎯 创新点:
- 企业提供定制化数据看板
- 每月联合举办”数据解读工作坊”
🤖 模式三:”双师课堂”实验班
成都第五幼儿园引进”优必选”的悟空机器人,开展”真人教师+AI助教”混龄教学。教师负责情感互动和生成性指导,机器人承担重复示范(如舞蹈动作分解)、智能抓拍精彩瞬间。教研组长反馈:”解放了教师30%的机械性劳动时间”。
⚠️ 避坑指南(来自多位园长经验):
- 企业选择”三看”:看是否有教育部白名单资质、看用户学校复购率、看售后响应速度
- 合作必做”三验”:小样本试点验证、家长听证会验证、对比组数据验证
- 建立退出机制:约定若使用6个月幼儿参与度<70%自动终止合作
最近在调研时还发现,杭州部分幼儿园开始尝试”创新合伙人”制度,教师可以带着金点子到企业驻场研发,产品上市后享受分成。这种深度捆绑模式特别适合有创新激情的青年教师。(参考西湖区学前教育创新孵化基地做法)
大家所在园所有尝试过类似合作吗?遇到的具体卡点是什么?可以聊聊,我们继续深挖解决方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