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答】如何用”学习故事”评价法点亮幼儿成长的多维光谱?——基于新西兰特薇教授实践的本土化创新指南
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我特别推崇新西兰学者玛格丽特·卡尔(Margaret Carr)提出的”学习故事”(Learning Story)评价体系。这种叙事性评价就像为每个孩子拍摄成长纪录片,能立体呈现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发展轨迹。以下是落地实施的”五步进阶法”:
🔍 第一步:捕捉魔法时刻(Wow Moments)
参考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团队的研究,建议采用”3D观察法”:
- Describe(描述):客观记录幼儿行为
例:”小宝反复倒了5次豆子,每次容器倾斜角度不同” - Dialogue(对话):用开放性提问延伸学习
“你发现怎样倒豆子不会洒出来?” - Develop(发展):联系《指南》分析发展价值
(指向科学领域”动作协调与平衡”关键经验)
📚 第二步:创设学习故事档案袋
借鉴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的”三维评价模型”:
- 个体维度:每个孩子专属的成长故事集
- 小组维度:同伴互动中的学习图谱
- 课程维度:生成性课程的生长点实录
*工具推荐:可用”二维码+语音”实现家园即时共享
🎨 第三步:四维解读策略(深圳实验幼儿园园长刘凌的实践经验)
- 时间轴:纵向比较幼儿的持续性进步
- 关系网:分析师幼/幼幼互动质量
- 材料说:通过作品分析思维过程
- 家园桥:收集家庭延伸故事片段
💡 第四步:生成性课程调整
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园长郑慧萍提出”三反馈机制”:
- 即时反馈:当天调整活动区材料
- 中期反馈:周计划中增加衍生活动
(如上述倒豆子案例衍生出”斜坡探究”项目) - 长期反馈:学期课程地图动态修正
🌱 第五步:发展性评价闭环
借鉴新西兰早期教育框架Te Whāriki的”学习倾向评价”:
• 建立”幼儿-教师-家长”三方会谈制度
• 制作可视化学习优师教研(如用年轮表示发展历程)
• 设计”我的高光时刻”幼儿自评卡
✨【创新工具包】✨
- 学习故事扑克牌(将典型行为制成游戏卡)
- 成长密码手环(每日记录1个进步点)
- 班级故事直播间(家长扫码观看过程性记录)
实践表明,优质的学习故事应该像蒲公英种子:75%记录儿童已有能力,25%暗示下一步发展可能。正如华南师范大学杨宁教授所说:”我们要做儿童学习的考古学家,而非裁判员。”当教师用叙事思维替代打分思维时,每个孩子都能绽放独特的光芒。
(注:具体案例可参考《学习故事与早期教育》玛格丽特·卡尔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