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启蒙低龄化:用游戏培养幼儿科学操作能力的创新实践
各位幼教同仁们好!我是学前教育专家李敏华。今天我们要探讨一个极具时代意义的课题——如何在低龄化科学启蒙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操作能力。当前STEM教育已呈现低龄化趋势,但如何在幼儿园阶段”玩转”科学,可大有学问!
一、为什么提倡科学启蒙低龄化?
华东师范大学郭力平教授团队研究发现:”3-6岁是科学思维萌芽的黄金期,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获取科学经验。”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也强调:”科学游戏不是要教会幼儿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其好奇心和探究能力。”
二、科学游戏设计的三大原则
1. “做中学”原则
-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念启示我们: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建构科学认知
- 实例:在”浮沉小侦探”游戏中,提供不同材质物品,让幼儿自主探索并记录发现
2. 生活化原则
- 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的”生活科学”课程证明: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最能激发探究兴趣
- 案例:用”彩虹牛奶”游戏(食用色素+洗洁精)理解表面张力
3. 梯度递进原则
-
分年龄段设计:
- 3-4岁:感官探索类(如”神秘触摸箱”)
- 4-5岁:简单因果类(如”气球火箭”)
- 5-6岁:系统观察类(如”植物生长日记”)
三、提升科学操作能力的四类经典游戏
1. 物理现象探索游戏
- “管道工程师”:用PVC管组装不同路径,观察小球运动轨迹
- “光影魔术师”:利用手电筒和各类透光材料创造影子剧场
2. 化学反应趣味实验
- “火山爆发”(小苏打+食醋)
- “色彩接力”(厨房纸吸色素水)
3. 生命科学观察活动
- “微观世界”:放大镜观察树叶脉络、昆虫结构
- “种子旅行家”:不同种子传播方式模拟实验
4. 工程技术建构游戏
- 杭州某幼儿园开发的”纸杯塔抗震挑战”
- 重庆某园所的”斜坡滚球”速度测试
四、实施策略与注意事项
-
提问的艺术:
- 避免封闭式提问,多用”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 参考哈佛大学”可见思维”理论,鼓励幼儿表达想法
-
记录方式创新:
- 小班:贴纸记录
- 中班:简单符号
- 大班:图文并茂的实验报告
-
安全第一:
- 选用食品级材料(如玉米淀粉、食用油)
- 尖锐物品必须教师操作演示
-
生成课程:
- 上海李慰宜老师倡导:”从幼儿的一个问题出发,生成系列探究活动”
-
家庭延伸:
- 设计”家庭科学任务卡”,如”寻找家中的圆形物体”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刘霞老师强调:”科学游戏的价值不在于结果的对错,而在于过程中幼儿表现出的专注度、坚持性和创造性思维。”
五、新时代创新案例分享
-
AR科学游戏:
- 深圳某幼儿园用AR技术观察虚拟蝴蝶生命周期
- 在不伤害真实生物的前提下满足观察需求
-
户外科学探险:
- 成都华德福幼儿园的”自然寻宝地图”活动
- 幼儿用简易指南针完成户外科学任务
-
废旧物品实验室:
- 提倡用矿泉水瓶、纸盒等开发科学教具
- 既环保又培养创造性思维
亲爱的老师们,科学启蒙不是高深的理论灌输,而是保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正如意大利瑞吉欧教育理念所说:”儿童有一百种语言”,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科学”语境”。让我们共同打造让孩子们眼睛发亮的科学游戏课堂!
延伸思考:您班级最近开展的哪个科学游戏引发了幼儿的持续探究兴趣?欢迎分享您的实践经验!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