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南京师范大学周兢教授团队最新的研究数据:85%的幼儿在绘本阅读时会产生超越文本的独特想象,但仅30%的教师能有效捕捉这些”思维的火花”。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如何用成长档案”看见”幼儿隐秘的想象宇宙。
✨ 三维记录法(PCP模型)建议收藏 ✨
- 具象化记录(Physical)
- 拍摄幼儿自制绘本的”二次创作”页面(如把《好饿的毛虫》改成《好饿的恐龙》)
- 收集故事续编录音(可用二维码贴在档案袋上)
- 记录角色扮演时的台词创新(例:”我不是小红帽,我是机甲战士帽”)
- 认知地图(Cognitive)
- 使用”想象气泡图”:中间贴绘本原图,四周贴幼儿描述的衍生画面
- 引进香港大学李辉教授的”涂鸦解码法”:请幼儿讲解涂鸦中的隐藏故事
- 制作”故事磁贴板”:让幼儿重组绘本元素创作新剧情
- 过程性评价(Process)
- 设计”想象发展阶梯”(见图表)
| 观察维度 | 萌芽期(3-4岁) | 发展期(4-5岁) | 拓展期(5-6岁) |
|—|—|—|—|
| 角色替代 | 更换名字/颜色 | 添加新特征 | 构建完整新身份 |
| 时空改编 | 修改局部场景 | 创造复合场景 | 建立全新世界观 |
🎯 实操案例(上海乌南幼儿园经验)
在记录《野兽国》阅读时,教师发现:
- 小凯(4岁2个月)用积木搭建了”会飞的野兽国”,并描述”月亮是巧克力做的降落场”
-
档案呈现方式:
- 搭建照片+语音转文字记录
- 教师批注:”突破原著重力设定,展现食物与空间的创造性关联”
- 延伸建议:”提供《云朵面包》拓展垂直空间想象”
💡 专家工具包
- 华东师大郭力平教授团队研发的”绘本想象评估雷达图”(含5维度评估)
- 广州幼儿园常用的”想象发展检核表”(扫码获取模板)
- 日本白百合大学研发的”透明绘本记录法”(特殊胶片记录图层式想象)
特别提醒:避免”罐头式评价”,要像哈佛大学Gardner教授强调的”捕捉想象力的DNA指纹”。建议每月开展”想象线索分析会”,用3-5个典型样本勾勒班级想象发展地形图。
您所在班级最近开展的绘本活动中,有没有哪个孩子的想象表现让您眼前一亮?欢迎分享具体情境,我们可以一起探讨更适合的记录策略。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