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立冬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习俗活动。此时,在北方,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立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气,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立冬,感受立冬丰富的文化内涵,幼儿园可设计并组织有立冬的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活动,让幼儿知道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立冬,并能通过活动简单了解立冬的来历,知道立冬是24节气之一。
2.了解立冬各地不同的习俗,如:北方吃饺子、南方吃赤豆糯米饭、哈尔冰冬泳协会的儿横渡松花江等。
活动形式
亲子活动、班级集体活动
活动内容
根据园所情况,各班可开展以下活动:
综合活动:立冬我知道(小、中、大班)
社会活动:立冬习俗知多少(小、中、大班)
语言活动:儿歌:《立冬啦》(小班)
艺术活动:五彩饺子(泥工)(中、大班)
活动时间
11月7日或8日,教师可通知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立冬的图片、资料,向幼儿讲述有关立冬的习俗。
附: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立冬的时间及由来
2.初步了解立冬的节气特点
活动过程:
1.说一说我知道的立冬是什么?
2.请你用多种方式将你知道的立冬表现出来,(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立冬的理解)
3.听故事了解立冬节气的由来
4.通过故事掌握立冬的节气特点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地区的立冬习俗
2.通过活动感受传统法节日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说一说你知道的立冬习俗
2.教师出示图片,幼儿观察,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图片上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3.教师讲解图片上的立冬习俗
4.感受不同地区立冬的习俗,体验传统节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学习并乐意朗诵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2.学会用轻松舒缓的语调朗诵儿歌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儿歌录音,请幼儿欣赏
2.说一说你都听到了什么?
3.学习儿歌
4.知道冬天来了,需要保暖啦!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团圆、压扁和捏等方法做饺子。
2.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愿意与同伴分享饺子,体验做泥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超轻粘土、教师示范作品、ppt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制作饺子的兴趣
2.播放各种饺子图片,请幼儿观察
3.教师示范做饺子的方法,重点引导幼儿学习团圆、压扁、捏等方法
4.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作品展示,幼儿互评
附一:儿歌
立冬了,冬天到, 北风呜呜大声叫: “小朋友,快穿棉, 注意身体别感冒。”
附二:立冬的由来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和“立秋”一样,古人同样在这个季节用占卜的方法来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不无例外,古代也有到立冬这天,皇帝会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礼。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内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