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游戏进行到现阶段,各方都有不同的声音,对于自主游戏是怎样发展的?游戏案例是怎样撰写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华教授的看法。
第一步:放手 放手就是指老师在自主游戏中,理解了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相信儿童。
第二步:观察和解读 在自主游戏开展中,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就是老师不会观察和解读,看不懂儿童游戏,就会出现自主游戏倒退的情况。游戏中包含的课程目标,老师会认为自己不作为,课程就没有做到,所以又开始设计活动来控制孩子。
游戏行为当中,反映了五大领域中孩子的各类经验。这些经验其实都是课程目标中的内容,但老师往往解读不到,为什么呢?因为老师总是盲目地、笼统地、抽象地、概括性地给孩子下结论,都是评价性的结论。
评价性的结论是什么呢?比如“孩子能够合作”“孩子有克服困难的学习品质”“孩子能解决问题、不怕失败、坚持”,这些学习品质的评价往往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到五大领域中去解读。哪怕涉及科学领域、数学领域,解读也不够细致。比如孩子的游戏行为体现了数学发展,具体是哪个点体现的?老师没有细致解读,所以才会觉得“我们没有在做课程”。
实际上,课程是一个上位概念,游戏、生活、教学都是落实课程的重要途径。对幼儿园来说,最重要的是生活和游戏。在看懂孩子的生活和游戏并解读清楚后,老师的支持就是教学了。支持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游戏中的介入、游戏后的分享、基于游戏生成的教学活动等,这些都要基于对孩子生活和游戏的解读。
孩子在游戏时,老师的观察其实就是在做课程相关的事。比如,为什么这样创设环境、投放材料?孩子的行为反映了五大领域中哪些方面的发展?依据是什么?有没有解读到?以前要教的内容,在游戏中孩子是如何自然体现的?通过观察解读,老师会反思自己原来的教学与孩子实际发展的差距,包括孩子自然发展的节奏等,从而不会走回头路。
有些老师能深刻、细致地解读孩子的游戏,就会坚定地沿着这个方向走;但很多老师解读不到位,就认为自己没在做课程,又去设计一套与游戏、生活无关的课程,导致老师很忙碌、很主观,这其实是回到了过去的老路。
各地收集、评比案例,目的应该是提升老师解读游戏和生活中孩子行为的能力,以及通过教研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关键卡在老师对案例的观察和解读上。现在的案例,是为了评比而打造,还是来自日常观察?比如上海的中青年评优活动,会看老师的观察案例解读、游戏活动、生活环节以及教学的生成性,尤其强调教学的生成性。
准备评优的老师需要展示日常观察记录,包括如何存档、编码等,这很重要。如果日常观察没有积累,为了评比打造案例,即使得奖也不能说明是好老师。案例的真实性非常关键。
老师提交的案例水平,与日常观察解读的素养相关。日常观察有素养,评比时就能得心应手。日常教研中应该经常研讨案例,哪怕是几秒钟、几分钟的视频,只要能解读出孩子的学习发展就行,还要关注案例的存档和编码方式。
第三步:案例的撰写 写案例前,老师要先想:整个案例中,自己最强烈、最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是哪几点? 这些感受能否打动他人,给他人带来启示?这涉及对案例的反思,也反映老师的叙事能力。 叙事要让他人看懂,就像写记叙文一样,要让读者能想象出场景。(可以配合图片,在描述后注明“图几”,确保图文对应。)描述要有详略,感触深、后续解读会涉及的部分要详细描述细节,其他部分可以概括性描述,但都要客观、让读者明白。 老师写好案例、解读好案例的关键是,观察时就开始解读,包括现场观察和视频重温。比如安吉的老师,一个视频看4、5遍,每遍都有新发现,就是边看边解读。
解读时,对感触深的部分要详细描述,比如小班孩子数数、分配物品,可能比大班孩子的对称行为更有感触,这些细节要写出来。
文字写作时,要体现观察中的思考和好奇,可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比如用不同字体区分叙述和思考,让读者清晰了解。观察不只是“看”,还要“思考”“追究”,现场来不及细解读,视频重温时就要反复看、反复解读。
解读时要带着两点:一是好奇,比如孩子为什么这么做,判断是否准确;二是惊叹,比如惊叹孩子的能力、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思考这些行为反映了孩子的什么经验、动机等。 (很多老师解读能力不足,观察时比较盲目,所以视频重温时要加强边看边解读的训练。) 有了夹叙夹议的思考和发现,后面写游戏中老师的思考、价值等就有依据了,是从前面的解读中提炼出来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前面客观描述很多,后面写孩子的学习发展、老师的思考时,却与前面脱节,前面没有相关细节,后面突然加细节,导致逻辑不连贯,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总结 本次会议探讨幼儿园课程落实途径、案例评比目的及要求,强调老师观察解读与案例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课程落实途径:课程可通过游戏、生活、教学落实,幼儿园中生活和游戏是关键,教学基于对生活与游戏的解读。
·案例目的:案例评比旨在提升老师解读幼儿游戏、生活行为及教研能力,日常观察解读素养很重要。
·案例要求: ·真实性:强调案例要基于日常观察,杜绝为评比打造虚假案例。 ·叙事性:老师需具备良好叙事能力,描述清晰,有详有略,详略部分都应让人看懂。 ·解读性:观察时应边看边解读,带着好奇与惊叹,采用夹叙夹议方式写作,前后内容要有联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