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新老师必看,主题活动的开展。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主题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幼儿行为习惯逐步内化。

主题内容由“浅”入“深”

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渐积累,逐渐定型。孩子的习惯培养不是一时一刻可以完成的事,需要我们长时间的坚持和培养。所以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设计了几个大主题,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开展每月大主题“吃饭我最棒!”中,我们会设计两张表,一张在幼儿园,一张带回家,使家园教育保持同步。在表格中会增添一些内容项:干净(不剩饭),样样饭菜都吃(不挑食),自己动手吃,卫生(不掉饭粒)等。请家长做评价,在孩子做到的一项中打“√”,没做到的打“×”。

一系列主题内容的生成,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大班孩子已有了一定的自我约束性,在确定主题时,我们从生活习惯逐渐向学习习惯、交往习惯方向发展。如午餐习惯——午睡习惯——倾听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与深入,孩子的习惯在一朝一夕中慢慢积淀,慢慢内化,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新老师必看,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主题形式由“动”到“活”

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随着主题内容不断地深入,主题形式的单一导致了孩子不在乎、无所谓的心理。所以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养成习惯,激发其积极性,在开展主题活动形式上由原先的被动开展,到主动想开展活动。

1、开展形式的改变:单一——多样。

主题形式的丰富多样性,毋庸置疑更能激发孩子的参与性和活动性。我们除了设计一张张评价的表格纸,来被动约束孩子的行为之外,更重要的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性活动来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持久性。如一月一次的行为习惯智力赛《一站到底》。教师设计有关行为习惯培养的活动,通过小组赛、个别轮流答题、抢答等形式,来巩固孩子的行为意识。在区域创设时,利用空间资源,在教室地上设计一张闯关图示,孩子们可以通过两两合作的互动,探讨小卡片中小朋友行为是否正确,如对方同意,就进一格;不同意,就原地不动,提高孩子对行为是非判断的能力。

2、评价对象的转变:成人——同伴、自我。

评价一个孩子行为的良好与恶劣,往往取决于成人的评价。孩子们也往往根据成人的评价来对同伴进行评价,是比较被动的、消极的。在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更需要的是孩子们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方面,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道德品质、行为、社会地位方面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和判断,是自我意识在认知方面的体现。因此,在一个主题活动结束时,我们会进行一个主题性的讨论:“我做到了吗?”先让同伴相互说说、评评:“谁做到了?”再让孩子们自我说说、自我评评、自我比较。教师在孩子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作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孩子进一步巩固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主题开展对象由“窄”到“宽”

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仅仅在幼儿园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幼儿园和家庭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重要场所,要共同对幼儿进行社会各种习惯的培养,比如阅读习惯、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等。在家里也应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因此,除了一系列的讲座、家长会传达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之外,我们还设计开展了一些亲子行为习惯培养的主题沙龙活动,如亲子阅读沙龙、亲子共餐、亲子修补图书、亲子折叠棉被比赛等。通过拓展主题对象,为孩子行为起到了做好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也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善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来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创设各种平台来逐步搭建孩子习惯养成的阶梯,让孩子的良好行为在班级这个重要场所中逐渐积淀、逐渐内化,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转自现代幼教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新老师必看,主题活动的开展。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