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典有幸由孙莉莉老师亲自授权转载《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共读系列文章,机智幽默的语言和提纲挈领的归纳,让这本瑞吉欧著作更加易读,让我们共赴这场精神盛宴吧!
欢迎关注孙老师的微信公众号sunlilyym,衷心感谢孙老师的无私分享!
第十一章讲的是全纳教育。开头介绍了意大利的全纳社会传统。对这一段,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就是五个重要的认识上的转变,详见导图。
之后作者讲了瑞吉欧特殊教育专家对幼儿园有特殊需要儿童的筛查、课程、教学、儿童社群文化建设、家长工作等方面的支持和引导,这让我们不得不感叹,我们真没有啊!当前的特殊需要儿童越来越多,大致有两种认识,一是比较悲观的认识是现代化问题造成的新的精神问题越来越严重;另一种比较乐观的则认为是我们当前的意识提高了,对儿童的特殊需要愈加关注,所以一些以往笼统被称为行为问题、学业问题的儿童,都被发现了其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需要。我想,这两种解释都有道理,关键是我们需要调整对人的所谓“正常”的看法,我们要相信,所谓正常,并不是一个科学的结论,而是一个社会的界定,我还是比价支持社会建构论的观点的。
(点击查看大图)
之后又有几个地方都特别谈到了对正常,反常,特殊,残疾,缺陷等等的看法,我想这是本章最具有颠覆性的内容,如果这个部分不去深入思考,那这章就没法带给我们有价值的启示。大家在读的时候,可以试着找几个你们班里比较让你头疼的孩子为例子,试着用书里的思路去重新审视他们的日常行为,如果你能从中找到新的解读视角,能重新发现他们行为的调整意义,适应意义,发展意义,那么这一章你就大有收获了。
除了全纳教育思想,我们还有一个巨大的收获就是用特殊需要视角看待所有儿童,其实,每个孩子在某种意义上都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我们完全可以用这样的思路去理解每个孩子。
这里再推荐一本拓展阅读材料,日本津守贞先生的著作:《幼儿工作者的视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真诚的分享了他对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感悟。

孙莉莉老师简要介绍:
早期教育和绘本阅读专家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硕士 台湾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博士(在读)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早期阅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亲子阅读;幼儿园课程和教学法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
备注:本文导读的是《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第三版 延伸阅读:
与孙莉莉老师共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10
与孙莉莉老师共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12
本文由孙莉莉老师授权转载,欢迎关注孙老师的微信公众号sunlily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