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总是能够带给人快乐的能量,美食也蕴含着无限的美好。近日,蜀道分园开展了第六届小吃节,旨在让孩子们收获劳动的成就感、享受味蕾的满足,萌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本次活动围绕“舌尖上的四川味”,从儿童的意愿出发,卷入儿童的力量参与其中,让孩子们在了解四川美食、制作四川美食、分享四川美食、品尝四川美食的过程中,收获舌尖的欢愉、自主的体验、成长的惊喜。
前期,在蜀道分园保教主任王春燕的主持下,老师们开展了关于本次小吃节活动的集体备课。各班老师利用PPT详细阐述了班级小吃节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思路,在分享经验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确定主题活动的框架主线。集体备课为小吃节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教师基于班级主题活动及游戏活动的开展,结合幼儿感兴趣的四川美食,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并确定了要制作的美食。
石榴娃们通过视频、图片、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了四川美食的由来、做法,感知家乡文化。
孩子们还进行了美食制作的探索,在操作体验中总结班级美食制作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加深了对四川美食的认识,收获了味蕾体验和劳动经验,在全身心地参与中探索家乡的味道。
本次活动孩子们不仅体验着舌尖上的四川味,更将在游戏和课程中获得的经验延伸到美食制作中,感受着游戏中的美食味。在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后,小吃节当天,孩子们大展身手、分工合作,全身心地投入到美食制作中,在忙忙碌碌中体验着劳动的乐趣和满满的自主感,感知着四川美食的魅力。
游戏中的美食味
当游戏与美食相遇,学习便在生活中自然生发。孩子们在美食制作中将游戏中的兴趣和想法延续,收获经验的运用和提升,在真实的劳动情境中感受到自身能力的成长。
小三班 豆腐脑
从“泥巴娃娃家”户外游戏中磨豆子、做豆浆的体验出发,孩子们对豆制品的探索热情延续到了小吃节,并最终决定制作豆腐脑。孩子们将豆腐舀出来,亲手将淀粉水搅匀,把香菜等佐料切碎。亲手制作豆腐脑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耐心与坚持性,让孩子们将游戏中的好奇心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就感和文化认同。
小四班 赖汤圆
小四班的幼儿对各种各样的色彩兴趣浓厚,在班级游戏中也探索着关于色彩的秘密。“圆圆的汤圆可以变成彩色吗?”孩子们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在教师的支持下,幼儿用菠菜、胡萝卜汁等揉出彩色面团,用手将面团搓出圆圆的形状,在制作过程中认识了天然色彩、发展手部精细动作,在动手探索中尝到了游戏里的 “美食味”。
中一班 甜水面
中一班的孩子们在班级游戏区角“石榴面点坊”中会制作各种不一样的“面条”。在小吃节中,幼儿制作了甜水面。他们擀面、切面、再将面团拉伸成长长的面条,从游戏区走向真实体验,对面食的认知完成了一次从想象到实践的升华,在味觉记忆中深深烙下了对家乡风味的认同与自豪。
中二班 香酥小酥肉
当“彩虹奶茶店”的游戏情节不断丰富,孩子们开始思考:除了甜点,还能增添什么特色小吃?有孩子提出:“我在火锅店吃过酥肉,香香脆脆的,我们的奶茶店也可以有!”于是,孩子们决定在小吃节制作香酥小酥肉。孩子们抓肉、小心地将肉条裹上面糊,感受着食材的奇妙变化和川味小吃的魅力,体会到将创意付诸实践的满足感。
大一班 火锅
大一班幼儿在野餐游戏中进行了“煮火锅”的游戏,在游戏中他们模仿厨师备菜,对“火锅”这一美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幼儿切土豆片、火腿肠、午餐肉,剥鹌鹑蛋,精心准备各种食材。健康而温暖的火锅,给了孩子们一百个爱上蔬菜的理由,给了孩子们自主操作、体验力量的机会,给了孩子们幸福而愉悦的美食体验。
大四班 春卷
在开展三星堆主题探究活动时,大四班孩子们发现德阳地区不仅有着灿烂的古蜀文明,更有着德阳春卷这道特色小吃。孩子们将游戏热情延续到美食制作中。他们认真地将莴笋、火腿肠、土豆等馅料洗净、切丝,把各种馅料包进薄薄的皮里,在制作过程中收获分工协作能力的发展,让三星堆主题探究从古老文明延伸到烟火日常,深化了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记忆里的家乡味
在四川人的血脉里,总有一些味道穿越时光,成为代代相传的情感纽带。孩子们在亲手制作四川美食的过程中,打开了一扇通往家乡记忆的窗口。让家乡的味道从抽象的符号变为可触摸、可品味的存在,成为他们成长路上最温暖的文化底色。
小一班 雪梨羹
孩子们在食育活动中初次接触到雪梨,对甜甜的雪梨羹格外喜爱,也了解到银耳的发源地是四川,于是决定在小吃节自己动手制作银耳雪梨羹。他们小心翼翼地将雪梨切成小块,把银耳掰小,为红枣去核,再加入冰糖、枸杞和清水,耐心守候慢火细炖。慢慢地,整个空间弥漫着温润的甜香。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锻炼了手部精细动作与手眼协调能力,体验劳动的乐趣。
小二班 热卤串串
石榴娃们作为地道的成都娃,少不了吃串串的经验,因此孩子们决定制作热卤串串。孩子们清洗食材,将切好的食材荤素搭配穿出自己最独特的那一串,专注地看着食材在沸腾的卤汁中慢慢染上酱色,获得动手制作的胜任感,也对四川饮食文化产生了更立体的理解。
中三班 钟水饺
钟水饺是成都特色的名小吃,中三班的小朋友们制作了钟水饺。孩子们用勺子舀起肉馅放在饺子皮中间,用手沾水并轻轻捏合饺子皮的边缘,做出漂亮的褶皱,在亲身体验完整的美食制作过程中,创造味道、探索味道,建立起与家乡文化的深层联结。
中四班 酸辣粉
酸辣粉是四川街头小吃的代表之一,酸酸辣辣的味道也是孩子们心中抹不去的家乡记忆。他们切香菜、分拣豆芽,将红薯粉在漏勺中拍打成条状……亲手参与这道家乡小吃的完整制作过程,收获专注力和手部肌肉控制力的发展,在心中种下了热爱家乡的种子。
大二班 红糖糍粑
在前期关于“水稻”的课程活动中,孩子们了解到大米可以做成不同种类的美食,“红糖糍粑”就是其中的一种。于是,孩子们一致决定在小吃节制作红糖糍粑。他们小组分工合作,一起淘米、轮番捶打蒸熟的糯米、将芝麻花生等辅料捶碎、灵巧地将糯米捏成团状……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不仅体验感知传统技艺,更在合作共享中深化了对四川饮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大三班 狼牙土豆
大三班的孩子们在了解四川美食的过程中,纷纷表示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吃过狼牙土豆,并且对于狼牙土豆十分喜爱。经过班级幼儿的投票,孩子们决定制作狼牙土豆。在老师的指导下,大三班的孩子们使用刮皮刀为土豆削皮,将土豆切成狼牙状,并将折耳根等佐料用手掰成小段。孩子们还为狼牙土豆调制了不同的味道:葱香味和番茄味。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走进家乡美食,感受家乡美食的魅力。
经过小朋友们和老师的共同努力、相互合作,一道道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制作完毕。孩子们将自己制作的美食分享到其他班级,和伙伴们共享劳动成果。
石榴娃们在分享与介绍美食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在赞美和感谢他人的分享中,收获温暖和快乐。
所有的美食齐聚在各个班级,带着满满的爱意和美好。石榴娃们尽情享受着不同的美味。
亲手制作,让食物更显珍贵。对于石榴娃而言,每一口亲自参与制作的美食,都带着别样的甘甜。当舌尖的滋味融入心底,便化作童年里独一无二的成长印记。
小吃节结束后,石榴娃们为自己喜欢的美食投票,表达他们对小吃节美食的喜爱。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回顾小吃节。孩子们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了自己在小吃节中做了什么、挑战了什么、心情怎么样以及对于下一次小吃节有什么期待。孩子们在回顾记录中梳理小吃节的经验,同时萌生对下一次小吃节满满的期待。
小吃节的挑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对下一次小吃节的期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次小吃节活动巧妙地融合了美食之味、游戏之趣。石榴娃们在操作与探究中,体验百味四川,乐享美好“食”光!相信快乐的美食体验,会成为孩子们独有的家乡记忆;富有力量感和成就感的劳动体验,会让孩子们的生活充满温暖。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的小吃节吧!
图文:侯苏娟
素材提供:班级教师
初审:王春燕
复审:杨勤
终审:刘静
版权声明
◎本文系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原创稿件,版权归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使用,否则将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所使用的涉及幼儿的肖像,仅为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活动宣传使用,任何组织或个人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人的肖像。
生命绽放
的童年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