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
幼儿园一线教师vs行政干部:没有谁更轻松,只是累得不同
马利民
在幼儿园的校园里,总有两种忙碌的身影:一边是围着孩子们吃喝拉撒、嬉笑奔跑的一线教师,一边是埋在文件堆里、协调各类事务的行政干部。有人说“一线带娃累到直不起腰”,也有人叹“行政琐事磨到没脾气”,到底谁更累?其实,这从来不是一道单选题,只是两种不同维度的辛劳与坚守。
一线教师的累,是“全天候的身心透支”。清晨7点半到岗准备晨检,接着是4.5小时的教学活动与用餐照护,中午2小时午休值班不敢有丝毫松懈,下午3.5小时的课程与离园对接后,还要花1.5小时整理环境、回复家长消息,一天工作时长普遍超过12小时。她们是“全能选手”,既要当传授知识的老师,陪孩子们唱歌游戏、启蒙认知;又要做细致入微的保育员,喂饭、擦脸、换衣、处理突发状况;更要扛起安全重任,时刻紧盯32-45项具体事务,平均每2.5分钟就切换一次工作内容。这种累,藏在孩子们的哭闹安抚里,躲在无尽的环创手工和观察记录中,更耗在24小时在线的家园沟通里——下班后回复家长咨询、深夜制作教学材料,早已是常态。78%的幼师存在情绪耗竭症状,65%出现职业倦怠,这份隐性的情感消耗,远比身体疲惫更磨人。
行政干部的累,是“无边界的统筹博弈”。她们没有孩子环绕的热闹,却要面对“文山会海”的琐碎:撰写方案、统计数据、对接上级部门、组织各类活动,还要应对突发的检查评估。这份工作的核心是“沟通与协调”,小到办公用品采购、教职工考勤,大到招生计划制定、园所安全排查,每一件都要兼顾各方需求,稍有疏忽就可能出纰漏。就像机关行政岗的工作逻辑,她们的辛劳不在于体力付出,而在于人际磨合的耐心消耗和流程推进的长线压力。为了迎检,她们要熬夜整理台账、统筹环创布置;为了平衡需求,她们要在家长诉求、教师反馈与上级要求之间反复协调;看似朝九晚六的作息,却常常被突发事务打破,加班整理材料、周末筹备活动都是家常便饭。这种累,是看不见的责任重压,是“万事需周全”的精神内耗。
其实,两种岗位的累,本质是体制内不同角色的责任担当。一线教师的累,是“时间密集型”的投入,成果直接体现在孩子的笑脸与成长中,那份即时的成就感是支撑她们前行的光;行政干部的累,是“流程人际型”的博弈,价值藏在园所的有序运转里,是保障教育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石。前者面临1:9甚至1:15的师生比压力,薪资与付出常呈倒挂状态;后者要在复杂的人际网络中周旋,专业成长路径相对模糊,成就感来得更为间接。
没有哪种工作更轻松,也没有哪种坚守更卑微。一线教师用爱心筑牢教育根基,行政干部用细心保障园所运营,她们都是幼儿园里不可或缺的“顶梁柱”。当我们讨论“谁更累”时,更该看到的是幼教从业者共同的困境:高强度的工作、隐形的压力、有待提升的社会认同。
愿每一份辛劳都被看见,每一份付出都被尊重。无论是讲台前的陪伴,还是办公室里的运筹,幼教人对孩子的爱与对教育的坚守,都值得被世界温柔以待。
温馨提示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