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点上方 “幼儿园管理” 免费订阅!
幼儿居家意外伤害急救知识
长假假期,幼儿居家,为杜绝各类意外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居家环境中常见的导致幼儿意外伤害的事物和预防措施,提高警惕,确保幼儿安全。
一、动物咬伤
虽然被动物咬到可能会特别疼,但是咬伤通常都不属于严重的情况。主要的危险在于如果咬伤比较深的话,细菌可能会被带入伤口中,会造成孩子更容易被感染。
急救方法:
1.用温水彻底清洗伤口并且用纱布将被咬伤的地方覆盖起来。
2.如果流血情况严重,可将干净的纱布直接用力按到伤口上来止血,同时,要将被咬伤的部位抬起到比心脏位置高的地方。
3. 孩子可能会需要打破伤风疫苗,建议用纱布覆盖在孩子的伤口上并且用绷带将受伤的部位固定好,然后要带孩子去医院。
注意事项:如果孩子是在旅行的过程中被狗或者其他动物咬伤,那应立即带孩子去当地的医院,因为孩子可能需要注射狂犬疫苗。
二、烫伤烧伤
面对一瞬间发生的烧烫伤,妈咪往往惊慌失措,但此时最要紧的是对伤处迅速作出判断、识别,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急救方法:
1、冲:立即用冷水冲或浸泡15-30分钟;
2、脱:衣服粘连不可撕拉,可剪去伤口周围的衣服,无菌纱布覆盖伤处;
3、泡:烫伤部位浸泡在冷水中,直到感觉不痛
4、盖:用湿纱布轻轻外敷,如果有水泡,不可弄破。
5、送:紧急情况立即送医。
注意事项:切勿揉搓伤口,不涂抹酱油、牙膏、外用药膏、红药水、紫药水等;保持创面清洁完整,用清洁的床单或衬衫盖住伤口;对于化学用品如酸引起的灼伤:先用绒、棉布吸干,然后用水冲15-20分钟,后立即上医院。
三、气管异物吸入
异物吸入包括各种小物件,如玩具零件,花生、瓜子,最常见的是婴幼儿奶汁吸入,吸入时宝宝会有咳嗽、呼吸困难、脸色发紫,重症可能会立即身亡。
急救方法:
1、拍背法:让小儿趴在救护者膝盖上,头朝下,托其胸,拍背部(低头、托胸、拍背);
2、迫挤胃部法:救护者抱住患儿腰部,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顶压其上腹部,用力向后上方挤压,压后放松,重复而有节奏进行,以形成冲击气流,把异物冲出;
注意事项:如为大孩子,可鼓励咳嗽。
四、触电
儿童对电源插销、电线都很好奇,经常在大人照料不到时去触摸这些危险品,因此,儿童经常会发生触电意外。
急救处理:
1.立即切断电源,而不要用手去拉触电儿童。如果不能马上切断电源,要用木棍等绝缘体使触电儿童离开电源。
2.迅速做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3.对局部要做烧伤处理,同时速送医院救治。
五、异物入耳、鼻、眼
异物进入耳、鼻,多是儿童自己塞入,引起慢性中耳炎或慢性鼻炎等伤害。另外,小飞虫、灰尘等也常会飞进眼中,引起感染或擦伤。
急救方法:
1.异物入一侧耳内时,用手将耳轮向后上方提起、拉直耳道并头歪向患侧,使异物滑出。
2.如果是小飞虫可用手电筒照射,小飞虫会自然飞出。
3.异物入鼻时,帮助儿童做揩鼻涕的动作,可将异物排出。
4.异物入眼时,如果眼泪未将异物冲出,用白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冲洗时要用拇指和食指轻轻翻开上、下眼皮。
5.如果异物在结膜上,特别是在黑眼球上,擦时要轻,未擦出时请医生处理,切不可用手或手绢去揉眼。
6.以上方法均不见效果,要请医生来处理。
六、骨折、脱臼
骨折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即骨的断端已露出皮肤外;闭合性骨折是指皮肤完整无损,这类骨折经常出现,而且往往容易被忽略,延误治疗。外伤后,父母可轻微碰触受伤的身体部位,一旦触摸会引起宝宝剧烈哭闹、拒绝触摸,表情异常痛苦,并且受伤的关节活动受限,受伤的身体部位出现肿胀,或有异常的折角、隆起、青紫、淤血等,可初步判断为有骨折。
急救处理:
1、一旦怀疑有骨折或脫臼,家长要尽量减少对受伤身体部位的移动,以免骨折、脫臼移位引起神经血管的损伤。
2、有出血用消毒纱布压迫伤口止血,伤口用消毒纱布覆盖。
3、就地取材,可以用硬木板片或杂志临时把骨折的两端固定好,以防进一步损伤。
4、家长在做完这些紧急处理后,都要第一时间把孩子送医。
七、皮肤表皮擦伤
多是摔倒或碰撞造成的皮肤表皮损伤,擦伤的是皮肤最外层的表皮。一般出血不多,可能只有渗血,但较疼痛。
急救处理:
1.如果创面很干净,可涂一些碘伏或双氧水保护局部,并暴露创面让其自然干燥。
2.如果创面沾有泥土或不干净,可先用清水或淡盐水清洗,然后涂上碘伏,暴露创面让其自然干燥。
3.如果创面沾有碎玻璃或金属碎屑,在清洗不干净时应去医院处理。
4.如果是切不可往创面上覆盖东西,如创可贴。这样,伤口处的分泌物不易干燥,反易引起化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