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枝头的第一片树叶悄悄染上浅黄,打着旋儿飘落到孩子们的脚边,秋的故事,就这样轻柔地开始了。 我们总觉得孩子的脚步,理应踩在季节最初的韵律上。于是,这场期盼已久的秋游,便成了我们与秋天之间,最心照不宣的温柔约定。
秋天在秋天里,拥抱一片树叶
这里的秋天,仿佛被阳光筛得更细、更柔,专为等待那些蹑手蹑脚的小探险家和身后温柔的目光。
一起拥抱秋天
“妈妈,你看!袋子吹起来了!”
一个女孩指着鼓鼓的塑料袋,欢快地奔向妈妈并用小拳头轻轻的击打袋子。
老师没有打扰这份快乐,而是轻声对妈妈说:“可以问问孩子,风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呀?”一句简单的提示,让奔跑变成了母子共同探索风向的奇妙时刻。
在“树叶项链”的创作中,家长们握着宝宝的小手,一起把捡来的叶子串成项链,相信这条项链一定很美。
“齐头并进”时,老师化身悄悄调整亲子步调的协调者;“彩虹伞”下,鼓励孩子们努力踮起脚尖,去触摸那片流动的色彩。
“气球飞飞”中,老师提醒家长关注孩子追视物体的能力发展;而“树叶精灵”的拼贴时刻,则默默递上材料,让亲子间的创意自然流淌。
咔嚓咔嚓
我给树皮照相
拍下美丽小花
最动人的是“秋日相机”——老师引导家长们默默观察,去发现孩子视角中那些被成人忽略的细微之美,一朵小花的花瓣、一片树皮的褶皱。家长透过孩子的眼睛重新认识秋天,镜头不再只对准风景,而是蹲下身,记录下孩子与自然对话的瞬间。
我们珍惜,这场秋游不仅是亲子陪伴,更是老师在自然中创设的“有准备的环境”。她们在游戏间穿行,适时示范、轻声启发、默默支持,让每一次互动都蕴含着身体协调、语言表达与情感联结的萌芽。
用整个身体,记住秋天的温度
小班的旅程,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自然协奏曲”。
上午,我们走进Boboland室内儿童乐园。孩子们瞬间化身灵动的小松鼠,在滑滑梯上开心大笑,在积木世界里发挥创意,在海洋球池里打滚。孩子们坐着旋转木马对着镜头大喊:“老师,秋游好开心啊!”
下午,我们转场至梅陇生态园。
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拾起地上的落叶并仔细观察起来:“像小树枝一样!”“像我的手掌!”美好的秋天可以用小眼睛来看见,每一片叶子的脉络都像大地写给天空的信;孩子们还试着用鼻子来感受花儿的气味;轻轻闭眼,深吸一口气,仿佛将整个秋日的清冽都藏进了心底。
在这里,风有了形状,光有了颜色,秋天不再是书上的图画,而是拂过脸颊的触感,是踩在脚下的脆响,是奔跑时掠过耳边的呼呼歌唱。
我们懂得,自然的智慧并非来自书本,而是在全身心的玩耍中,悄然住进心里。
把自己的好奇,种进秋天的大地
中班的孩子,心里装满了“为什么”。为此,他们选择了共青森林公园—这片林子,仿佛天生就是为了回应孩子们无穷的好奇。
你看!这片叶子像小巴掌,那一卷就像妈妈的睫毛!”孩子们聚在一起,像寻宝一样,比较着每一片叶子的独特性。
他们还用儿童相机和小本子记录下自己的发现:草丛中的小昆虫会害羞地躲起来,不同的树皮长得完全不一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公园里的秋风也是很好的玩伴,孩子们用自制的“捕风袋”轻轻兜住流动的空气,感受风的力量与方向。一个孩子突然喊道:“我抓到风了!”
孩子们举着亲手制作的彩透镜片,在秋日里成了最天真的追光者。阳光穿过镜片,将世界染成温柔的梦境。
我们看见,当孩子们俯身贴近大地,自然的密码便在心间轻轻破译。
让今天的脚步,唤醒沉睡的时光
作为幼儿园里的“小发现家”,大班孩子的旅程,在探索中悄悄积累着文化的小印记。
他们自己投票,将脚步落在了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那座漂浮在水上的“时间宫殿”。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水下博物馆,他们踮脚观察先民生活的场景;看着成列的老物件,仿佛进行了一次简短的时空穿越。
在骨针广场,他们仔细聆听导游的讲解,知晓了农耕文明和连接古今的文化精神符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孩子们带着画本,用图形和符号记录所见所思:“今天的太阳,为老房子的额头镀上了金光。”“水里的房子,像倒过来的天空。”
这不仅仅是一次游玩,更是一场与先人的跨时空对话。我们期待,这颗名为“文化”的种子,能随着这秋水秋风,静静沉入他们心田,在未来某个时刻,安静地长出根系。
这个秋天,
我们带走的,不只是照片和欢笑,
更是在每个孩子的心田,
轻轻埋下的种子
自然的美,文化的厚,
陪伴的暖,探索的勇。
愿这首我们一起走过的秋日之诗,
化作他们成长行囊里,
一寸澄澈的光,一捧肥沃的土,一阵自由的风。
然后不慌不忙长成一个有根、有梦、会发光的未来。
2025年秋·秋光为序,成长有迹
上海市实验幼儿园
欢迎扫码关注我们
一审:家园社区小组
二审:保教管理部
三审:园长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