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我要去吃汉堡包。”刚一走出校门,佳佳把书包扔给了爷爷,拉起爷爷的手,就要往学校附近的麦当劳快餐店跑。目前全国有近一半的 孩子 像佳佳一样是跟随祖辈长大的,他们大多是在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中成长的。
隔代教育凸现问题
根据一项关于中国隔代教育的调查显示,仅在北京一地,就有七成的 孩子 正在接受隔代教育。大比例的隔代教越多的 孩子 接受隔代教育。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前教育处统计,北京市0至3岁 孩子 的入托率仅为12%。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 孩子 是在家里跟随祖辈或者保姆度过学龄前这段黄金时间的。“隔代教育以养育为主,代替不了亲子教育。”原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教务主任赵献荣指出。
祖父母的疼爱和庇护最容易导致儿童的娇惯、任性和唯我独尊。一位有个4岁儿子的任女士对笔者说:“ 孩子 的爷爷奶奶处处护着他,现在 孩子 很不听话,以前的好习惯全没了,还添了不少坏毛病。”
另外,有些 孩子 从小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老人腿脚不便,不能经常带 孩子 出门参加社会活动,很多 孩子 直到上学才真正走出家门,与社会接触。结果造成 孩子 性格孤僻、不善与人沟通。北师大儿童心理研究所的辛涛教授说:“从整体上看,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是大于正面影响的。”
隔代教育实属无奈之举
佳佳的爸爸妈妈都在外企工作,每天下班之后还经常要留下加班,根本没有时间照顾 孩子 。佳佳的爸爸苏先生说:“父母年纪大了,我也希望他们能安享晚年。可是我们两个实在没有时间照顾 孩子 。”时间和精力是年轻父母们在抚养 孩子 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林晨夫妇都是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两个人每天的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候还要不分白天黑夜地忙碌。他们的女儿小影自从一出生就由 孩子 的爷爷奶奶照顾。“自己生的女儿当然想自己教育,可是如果不去上班,恐怕连 孩子 的基本温饱都不能保证,还谈什么教育呀。”林晨很无奈地对笔者说。小影已经快3岁了,此前一直住在爷爷奶奶家。
最近,林晨和丈夫打算买套大一点儿的房子,让 孩子 和爷爷奶奶一起搬来住,“希望这样能和 孩子 有多一点儿的时间接触。老人总是溺爱 孩子 ,我们担心 孩子 的教育问题,可是又确实没有时间。”林晨的丈夫叹了口气说。
隔代教育应扬长避短
初为人父的梁业先生认为:“有一定文化素质的老人照顾 孩子 绝对是好事,有耐心、社会经验也丰富。”
根据北大儿童心理研究所的黄海波教授分析,长辈教育 孩子 也有着自身的优势。老人们有充裕的时间可以耐心倾听 孩子 的叙述,抚养 孩子 的实践经验比年轻父母丰富, 孩子 出现问题能够准确处理。“我认为关键是祖辈如何扬长避短。”梁先生说,“我们作为年轻的父母一定要和老人多沟通。而且,一定要挤出时间教育 孩子 ,不能完全交给爷爷奶奶后就不闻不问。”
摘自:中国妇女报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