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0-3岁婴幼儿教育
孩子一出生,家长就早早给孩子的未来做好了打算,习惯于事事都帮孩子代劳。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孩子会拒绝家长的帮助。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好的事,这种“自己来”标志着孩子独立意识已开始萌发。家长应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给孩子“自己来”的机会,并且鼓励孩子,让他们做得更好。那么,应该从哪方面培养呢?
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要让孩子经常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先从照顾自己开始,如自己穿衣服、穿鞋袜等。当孩子自己把裤子、鞋子穿上了,但是穿得不是很整齐的时候,不要马上冲上去纠正,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做的“不好”,打击积极性和自信心。
聪明的做法
表扬鼓励
今天宝贝自己穿上衣服裤子了,你的小手真能干!明天宝贝也可以自己穿衣服了。我们一起去照照镜子吧!
02
帮助孩子自我改进
让孩子照照镜子,观察一下自己的衣服裤子。可以提问:“宝贝,看看镜子里你的裤子(或鞋子),你发现了什么?”
让孩子原地活动,蹲下或走几步。如果没有穿好,活动的时候孩子会感觉不舒服。制造情景让孩子自己发现并改进。
03
儿歌、童谣做示范
家长也可以用有趣的儿歌、童谣等,把穿裤子、鞋子、袜子、洗脸、洗手的步骤等给孩子做示范。
我会穿袜子
游戏目的:锻炼小手灵活性,提高自我照顾能力。
小贴士
当孩子照顾自己或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时手指不灵活、没力气,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家长可以和孩子用游戏的方式,增强孩子手部肌肉的发展。
例如:鸭嘴游戏
使用一根柔软、弹性较好的橡皮筋套在食指(食指+中指)和拇指的关节中间(如图所示),模仿小鸭子张嘴闭嘴的样子。在过程中,通过手指撑开的动作,锻炼了孩子的手部肌肉,同时又增加了手指的灵活性。
自我照顾技能学习
一、学习自己洗漱。
比如,怎样洗脸,怎样擦脸,洗完脸后怎样抹油,如何刷牙等等。
二、让孩子坐在自己的座位,学会自己吃饭提高自理能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往往为了孩子吃一顿饭,要追着哄着喂,这样不会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也不容易消化。
三、学会穿脱自己的衣服以及整理自己的衣物。
独立活动空间准备
孩子们最喜欢剪剪贴贴,给他们准备一张桌子可以做手工、画画。材料摆放在方便孩子拿取的地方。尽量打造孩子可以自理的环境。在家里准备适合孩子的环境和物品,有利于孩子独立性和自律性的发展。专注力的培养离不开整洁有序的外在环境。
玩具区
把玩具整齐的摆放在低矮的开放式的架子上,安排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体积小的物品,分类之后分开摆放在托盘或者小篮子里。不需要把所有的玩具都展示出来,每隔一段时间更换,这样不但可以保持孩子的新鲜感,也避免孩子因过多的玩具而不珍惜。
饮食区
只要孩子可以独立坐了(8个月左右),就可以在餐厅为孩子准备一张他们可以自己喝水、吃点心的餐桌,以方便孩子自己取用。
请孩子参与摆放自己的物品,既可以让他们记得自己的东西放在何处,也让他们有主人翁精神。在家打造一个这样的空间并不难,只要记住大原则: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孩子在不需要寻求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完成想做的事情。只有方便,才能让孩子把收拾的习惯更好的坚持下去。
咨询优师教研53931108
视频图文制作:李锦阳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校稿:刘蕾
供稿:幼教中心
启空间专注0-3岁婴幼儿教育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中国宋庆龄青少年
中心(订阅号)
中国宋庆龄青少
中心(服务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宋庆龄青少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