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理解诗歌。
2、尝试仿编诗歌,鼓励幼儿用普通话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通过活动使幼儿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让幼儿喜欢语言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寻找风、感受风的经验。
2、三张图片;风扇、彩条。
活动过程:
一、实验引出主题
1、 幼儿观察,教师示范实验彩条遇到风的情形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彩条为什么会飘起来吗?
二、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一)是完整地朗诵诗歌
1、教师出示“风儿”图片,这是风儿,听它在说话呢(小娃
娃,有妈妈,风儿也想有个家……)
提问:风儿说了什么?想一想风儿会到哪儿去找家呀?
(二)师按顺序一边朗诵诗歌一边展示三幅图。
(1)风儿到底去哪儿找家了呢?
(2)风儿有没有找到家呢?小草、小河是不是风儿的家呢?
(三)教师完整朗读诗歌,幼儿跟读。
三、仿编诗歌,引导幼儿大胆学说创编语句
风儿找到了小河、小草、小树,它还要找更多的家呢?想一想风儿会到什么地方去找家呢?又发生了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帮风儿找到这么多的家,真棒!我们一块儿帮它画下来吧。
附诗歌:
《风儿也想有个家》
小娃娃,有妈妈,
风儿也想有个家。
到河边找,小河起浪花;
到树上找,树叶沙沙响;
到草地找,小草低下头……
找着啦!找着啦!
到处都是我的家
反思:
本次活动,运用图片形式让幼儿学习儿歌,后排的幼儿的注意力就不是特别的集中,课后没多久就开始开小差了,所以图片其实应该用多媒体播放,这样效果肯能会好些,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放在仿编诗歌的环节的,希望能让孩子有这种诗的意境,不过孩子们仿编的效果也是有个别差异的,有部分仿编的非常的成功,也有一部分小朋友一句都说不上了。最好一部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个个轮到,延伸也很重要,所以下课后将哪些有欲望的小朋友仿编的诗写下来,放在语言角。
觉得不错,请在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