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这儿的秋冬与春夏
Childen in the Seasons
“野趣日”作为留下幼儿园野趣课程的新尝试,已正式启动一个学期了。每个班都有属于自己的野趣日。在这一天,孩子们除了上厕所和午餐,一整个半天全都待在户外。而大二班作为野趣日的先行试点班,比其他班的小朋友多了许多有趣的体验。
回想起来,已共同在野趣日里度过四季,留存了孩子们在不同季节的自然体验。一幕幕随机偶发又稍纵即逝的瞬间,一个个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觉得很美好的故事,都将成为大二班孩子们毕业后的珍贵回忆,也将变成分别后老师们的甜蜜眷念。
STORY 01
暖阳下的落叶涂鸦
渐入深秋,园里到处都能寻觅到金色、橙色、褐色的落叶。爱收集的孩子们总是把它们当作宝贝。
这天的野趣日,我们准备了记号笔与马克笔。感兴趣的孩子可以拿它去涂鸦。其中一部分孩子很自然地把落叶当作了画纸,涂画起来。
落叶涂鸦
2021/11/9
多多欣喜地发现,把树叶对着太阳看,它的颜色更加艳丽了。她招呼好朋友一起来看。
其他孩子也开始尝试换一个视角看自己的作品。
干脆躺下来看吧。
让我找一找最佳角度。
(“不同视角看自然”是我们上一次野趣日的探究主题。很欣喜孩子们很快就会拓展运用了。)
秋天给了幼儿园这么多美景,而孩子们也将心中的美回馈于自然。
STORY 02
安安持续了
一整个上午的自然手作
这一天我们的主题是“自然手作”。我们准备了各种手工工具和辅助材料带到户外。在畅想作品设计并交代安全与材料收集规则后,孩子们四散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自然材料。
安安没有走远,她说她准备用树枝搭一个房子,而在我们集合点的周围就有很多掉落的树枝。她把树枝排列在一起,让后用胶带将它们固定。
专
心
致志
树枝不够用了,她就继续去周边寻找。周边掉落的细树枝基本都被她捡完了,她就用掉落的梧桐树的红色叶柄代替。
把完成的三面“墙”连接起来
后来,其他小朋友陆陆续续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开始了其他探究活动。安安因为作品一直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所以一直沉浸在操作之中,其他孩子在她身边跑来跑去,对她丝毫没有影响。就连好朋友来邀请她游戏她也只是简单地回应一下。
但是把这些“墙壁”立住真的太难了,她试了好几种办法都立不稳。我提醒孩子们要准备回去吃午餐了。她面露难色,望向了我,看我回应了她的目光,开始假装自言自语说:“做房子太难了,我还是不做了吧!”我心里想着,如果真的不做那也太可惜了,毕竟只差一步了。“我来试试,或许能行,我不确定。”我说。我把树枝围在之前搭建的三角形上,用皮筋固定。一个摇摇晃晃的四处漏风的小木房子搭建完成。
安安很开心,找了片树叶盖在上面当屋顶。然后我们匆匆忙忙回教室吃午餐。
自然手作
安安的自然手作几乎花费了一整个上午。她的专注属于“心中有明确目标,然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在心中对自己有明确的期待。
其实除了安安,其他很多孩子的制作过程也都非常地投入。
甜甜为制作一个包也持续了很长时间的制作。而她的专注则属于“那样似乎更完美”“我还想试试那样的操作”的不断更新迭代的成长。
STORY 03
好大一丛,被我们霍霍完了
这天我们正准备结束野趣日的活动回教室吃午饭。突然,眼尖的我发现斜坡边的草丛里有一丛毛茸茸的千里光。
“哇,你们看我发现了什么!”
我立马摘了一大株分给孩子们。几个身手敏捷的已经迫不及待地爬上栏杆去摘了。
我确保每个孩子能够分到一支。比较会爬栏杆的凭借自己实力拥有了很多支,他们也很大方地分享给了朋友一起玩。直到这么大一蓬被大家采完了。
我:“这……你们怎么也不留一点给别的班的小朋友玩玩啊。”
杭杭:“因为真的太好玩了呀!”
小树苗:“能再给我一些蒲公英吗?”
我说:“这是和蒲公英有点像,但它不叫蒲公英。”
小树苗:“那它叫什么?”
我:“我也不知道它叫什么。不过我知道它和蒲公英一样是会飞的种子。”
李约:“那我们能把它种起来吗?这样就能长出很多很多给其他班的小朋友也玩一玩。”
我:“可以啊。那你们想把种子种到哪里呢?”
张屹:“我知道一个好地方,你们跟我来!”
孩子们把种子撒到了有点稀疏了的“蜘蛛坡”上,这边的泥土比较松软。
我们班的“管家”李老师有点着急地在二楼的窗户边喊我们:“你们怎么还不上来吃饭?”
“来啦来啦!”我们喊着。又是匆匆忙忙回去吃午餐的一天啊!
STORY 04
是地上霜呀
早上8点多一点,班里孩子稀稀拉拉只来了五六个。冬天的晨间接待总是会被拉长战线。
兮兮望向窗外,彩虹台阶上的大平台,人造草皮上白蒙蒙的一大片:“老师你快看!”
“哇!这么白!走,我们下去看看,不等他们了,再不去就没了。”我交代李老师在班里接待晚到的孩子,招呼这几个孩子冲了下去。
孩子们兴奋地在霜地上踩出自己的脚印,嘉贤模仿滑雪的动作滑出了两条“滑道”,还故意摔倒,给自己“加戏”。
我试探性地问:“哇,这么白,是下雪了吗?”
“不是,这是霜!”杭杭说。
“这是霜啊,昨晚上又没有下雪,天气预报也没说啊。”兮兮说。
“而且下雪的话肯定还要厚一点的。”南希说。
很好,都知道,我不用再科普了。
我引导他们凑近观察草叶上的霜。
南希:“哇,看起来毛茸茸的!好可爱!”
杭杭想要收集草叶上的霜,但他手已碰上,霜就化成水了。
兮兮发现小木屋房顶上的霜更多,招呼杭杭一起去收集。
这个时候,太阳照到了平台,平台上的霜逐渐消失了。
“你们看,霜怎么都不见了啊?”我问。
“因为太阳出来霜就没了。”嘉贤说。
“没了去哪里了呢?”我问。
“就消失不见了呀!”杭杭说。
“真的消失了吗?”我继续追问。
没有人回答。
“它们被太阳照得很暖和,就化成小水珠,水又变成水蒸气啦!有的继续待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看不见。有的飞到天上聚集变成了云朵……”我说。
“哦!我知道!我知道!然后再下雨下下来。水循环我知道,我书上看过的……”杭杭被唤醒了经验,叽叽喳喳开始分享他知道的关于水循环的内容。
MOMENT
在春和日丽中上课的我们
春暖花开的时间,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微风吹来,听花朵在绽放春天。
每次看到孩子们在这春和日丽中,专注地聆听,投入地参与,与这美丽的春色融为一体,或者说为这春色增添了灵气,那一刻总觉得真是太美妙了!
在嫩芽芽下上课的我们
在李花树下创作的我们
在树荫之中,满眼皆绿,
旱溪里的绣球花树结满了纯白的绣球,
时不时有清脆动听的鸟鸣。
我们正在这美景中开展主题活动中
关于泥土的集体教学活动。
孩子们正在专注地听同伴的介绍。
每每这种时候,我总觉得,这才算是不负春光嘛!留幼的孩子可真是叫人羡慕。
STORY 05
泥土大拆解
《泥土大拆解》是我们主题活动中的一个集体教学活动。与教材中不一样的是,教材中是孩子从家里带来的泥土,而我们的孩子可以去幼儿园各个角落里去挖泥土。
寻找各种不同的泥土
因为园所场地比较大,所以老师无法同时顾及到四散到幼儿园各个角落的每个孩子。这给了孩子们充分的自主和自由,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万一有孩子发生意外,老师或许不能在第一时间赶到),这也是作为老师最担心的事。
不过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分组行动”能非常有效地让自由放飞的孩子们相互之间能有一个照应,相互间的提醒与互动更是加深了任务意识与集体意识。
泥土过筛
探寻藏在泥土里的宝贝
感受不同泥土的特性
过筛后的泥土加水,做成泥塑作品。
STORY 06
竹筒水道
隔壁大三班的孩子们在野趣日探究竹子的秘密,留下了很多不同形态的竹节放置在旱溪的小木屋里。
我们的孩子也拿来玩。
思远发现他的竹节底下有个小洞。
他往竹节里面装水,水就从底下的小洞里流了出来。
思远把竹筒套在了水龙头上。果果来节水,思远叫他在下面接住。果果选了一个小的底下没有洞的竹筒来接。
(以前在戏水区玩水的时候,他也喜欢这么做。很显然他现在找到了一个完美的自然替代材料。)
当然,接水的过程并不十分顺利(其中还有很多自己人为制造的挑战),所以游戏持续了很长的时间。直到鞋子袜子都湿了。
那又有什么关系?
换一双就好啦!
o(* ̄︶ ̄*)o
STORY 07
爬山”狗屎运”
这天,我们去爬山——爬幼儿园后面的屏基山。喷完花露水,我们就轻装上阵出发啦!
原来爬到山上可以从高处鸟瞰幼儿园的大操场。
把幼儿园
远远甩在身后
有一段山路很窄,不太好走。所以特别要集中注意力,留心脚下,并注意秩序。
走过这一段“野路”,后面就有平整的台阶和游步道,方便我们休息并观察自然。
在山上,我们发现:
小宝:你看这个叶子上有斑纹……咦?不是斑纹,是洞洞。是被虫咬的洞吗?还咬得蛮好看的。我差点以为是树叶的花纹。
墨墨:叶老师,你看思远的身上都是小虫子!
叶老师:天哪……是好像小虫子哦!不过这个是苍耳宝宝呢!是一种种子哦。幸好不是虫子,我最怕虫子了。
楠楠:这片草叶下躲着一个是虫卵吗?
哆来咪:不是,这是一只虫子。
叶老师:原来是一只小瓢虫躲在下面乘凉呀!
李老师:叶老师我们可以摘一些野草回教室养吗?山上的没关系的吧?
叶老师:好呀,绿绿的好好看!
小朋友们:好耶!
回到幼儿园,孩子们就自己的爬山之行进行了四方图记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孩子们分享着各自的记录,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于是我们就孩子们关注的爬山关键事件进行统计,果然——
超过一半的小朋友都记录了“狗屎”事件。
原来嘉贤爬山的时候踩到了一坨狗屎!他觉得自己一定是走了“狗屎运”。其他小朋友也都觉得这件事真是太搞笑啦!
我觉得能有这么多小朋友记录这件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助推条件:当大家因为“嘉贤踩狗屎”这件事笑得前仰后合的时候,嘉贤并没有生气,而是笑着自嘲自己“走了狗屎运”。所以小朋友们觉察到了:谈论狗屎事件好玩、过瘾,而且当事人自己也觉得好玩,哈哈一笑并不会对他造成伤害。所以这件看似糟糕的事情其实挺轻松的。
即便到了大班还是离不了“屎尿屁”,但如果嘉贤因为其他小朋友笑他而生气了,那后面应该不会有这么多人记录和谈论了吧。
这个会“自嘲”的男孩子,还真是了不得!
STORY 08
竹林音乐会
早在初春时候,多多就已经在小竹林里发现敲击竹节的不同位置会发出不同音高的清脆声音。
而这一次他把自己探索的结果,
重组成艺术的表达。
他来请我帮他录下来。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来找我,拉着我一边走一边说:“你快来看呀,有一个惊喜!”
我跟着他走到一张小桌前,诺诺和楠楠坐在那里。
杭杭松开我的手,加入了他们。
诺诺说:“预备齐——”
MOMENT
爬树
留下幼儿园是一个可以爬树的幼儿园。为了方便孩子们爬上树去一探究竟,我们挂上了绳结、软梯,固定了高高低低的梯子。
爬树让人好有成就感。
“野孩子”们的志向远不止于此。即便旁边有梯子、绳索也不想用,因为抓着树藤和树枝上去更刺激。
甚至,李老师还会上来帮一把。
加油呀!
羡慕可以爬树的童年。
MOMENT
“火锅”进化史
小树林的地上有几口倒扣的钢锅。可以站、可以坐、可以敲敲打打。有的孩子喜欢把各种收集到的自然材料码上去,他们说,正在吃火锅。一年四季,这个游戏永远不会过时。
只见它“食材”越来越丰富,造型越来越别致。
回想了一下,我直到上小学也还在玩这样的游戏,印象还非常深刻。所以我觉得这是童年必不可少的游戏呀!它也自然而然地在一代代地延续。
用爬山虎的叶子盛着落花、野果、小树枝。夏天又新添了一道“创新菜”。
这样有趣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这样美好的瞬间还有很多很多。
它们真实、生动地
发生在我们身边……
结
语
写在最后
最近孩子们在筹备毕业典礼了。我一直都没法在小朋友面前完整地唱完他们的毕业曲目《再见》。明明知道这是一个充满祝福的分别,是“目送”,是“不必追”,但还是莫名其妙会哽咽。
期盼着他们走出留幼,能自豪地介绍自己是来自留下幼儿园的,会得意地炫耀庭院游戏、野趣日活动。
写下这些故事,既是一种记录,更是一份礼物,送给即将毕业的小人儿。愿这一个个与自然联结的体验,化作孩子自然生长的力量与勇敢探索的底气。
END
版权说明:
本文系留下幼儿园原创作品,版权归幼儿园所有,转载需授权。如有抄袭、照搬等侵权行为,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编辑|叶舟莱 沈云峰
审核|郑老师
留下幼儿园
留下美好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