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主楼的东侧门外有一栋四五十平米的平房。
C总说这是卫生间。
我懵了一会儿,发出灵魂拷问:咱们园怎么这么多卫生间?
C总说他也不知道,叫来了老C总。
老C总说在院子的时候不也得上厕所吗?
我和田总无语地对视了一眼。
我顿了顿,耐心地解释道:如果是成人,可以去主楼的卫生间上,也可以去门卫室——门卫室里有一间独立的卫生间。
孩子的话,一般由一名老师带着回班里上就可以。
三楼的大班若是懒得往上跑,人不多的话在一楼成人卫生间也可以的,到时候老师酌情定就行。
而且中班、大班大多数孩子上厕所没那么频繁了。
哪里还需要在院子里再单独盖个卫生间?
而且孩子们都集中在一个卫生间,
第一,人会比较多,
第二,人多必然会乱,孩子们之间发生意外和纠纷的可能性就要大很多。
咱们的孩子平时是按年龄分班,混龄相处的经验不是很多。
比如大班的孩子,身体长高了,体重变重了,力量变强了,冲冲撞撞的在同龄孩子中可能没事儿;
一来身高体重相对来说差得不多,二来大班孩子躲闪的能力也有所增强,
但是都挤在卫生间里,稍不注意,比如一转身、一后退、跑了两步没刹住,
撞上小班的、小小班的孩子,可能直接就把小孩子撞倒了。
要是磕在哪儿,可能就磕伤了。
当然,可以像在室外活动那样各班或者各年级划分区域。
但这儿就这么大点儿地儿,再怎么分也是挨得近,更何况孩子的自控力也未必那么好,老老实实站那儿不动地等?
不可能。
至少第一学期,别想。
这是从孩子这边来讲。
从老师这边,园区会统一培训如何正确、公平、公正地处理幼儿之间的问题。
但老师们的领悟能力不一样,由理念到实战的应用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转换的,需要经验和时间的累积。
但是孩子们不会在老师掌握这一能力之后再出问题呀。
所以,在这之前,应用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很多问题。
而涉及到跨班,这些问题就会被放大。
比如,对一个问题的处理,大的原则肯定没问题,但孩子性格不同,在方法上肯定是不完全一样的。
老师对不是本班的孩子不熟悉,可能会影响判断。
再比如,两名老师的处理方法未必一样,甚至有可能是完全相反。
这会影响第一时间处理问题,甚至是增加了新问题:
这名老师说这样,那名老师说那样,反倒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听其中某个人的,万一错了,更万一引发了更多的问题,老师之间还容易产生矛盾。
更何况好多老师多少会“偏心”自己班的孩子,
一来是感情不一样,
二来怕自己班的孩子受了委屈情绪不好,
三来怕孩子回家“告状”,家长觉得孩子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找老师,
后两者都会给老师的工作带来很多麻烦。
而且,刚才说了,刚开始的时候老师们能力有限,后两者带来的问题,又是新的问题,如何安抚幼儿、如何跟家长沟通。
而如何跟家长沟通,事情可小可大,
碰到比较较真的、强势的家长,老师哪句话说得不好、哪个举措不得当都有可能引发更大的问题,
产生对园区的质疑,甚至有些领导力比较强的家长会带动一批家长共同质疑。
跟家长沟通,难度可比跟孩子相处难多了,对高端园的老师而言。
从家长这边来说,在面对跨班的问题时心态也会有所不同。
自己班里孩子之间出现点儿小问题,大多数家长都会以比较宽容的态度抱以理解,都是一个班的嘛,再说孩子们朝夕相处,家长也不太愿意为点儿小事儿闹翻脸。
只要不是太频繁、不是故意的、不是太恶劣,差不多的就算了。
毕竟谁也不会保证下次自己孩子不会惹出点儿什么事儿来。
但是涉及到跨班甚至跨年级的,尤其是和大孩子们之间的问题,家长会本能地觉得自己孩子小,受的委屈多一些。
那些孩子又不是自己班的,平时也见不太着,家长就未必愿意包容,有可能会得理不让人。
就算第一次不计较,流程在那儿摆着,出点儿小纠纷是必然的,不是这个孩子出就是那个孩子出。
碰巧一个孩子出了第二次,第三次,家长肯定不会一直不计较。
就算是不同的孩子,家长们之间一交流,这个说我们的孩子怎么怎么了,一群都说我们的孩子也都这样。
最后大家一讨论,结论是什么?
肯定是这家园不行,家长们的负面情绪也会因为聚众而被放大。
在这样的心态下,老师跟家长沟通的难度肯定会增大。
刚开园的时候大的失误必须是要避免,但小错肯定会有,而且我估计少不了。
这是从咱们这儿老师零起点,家长高期望、首批招生不低于六成满园的目标这三点就决定了的。
作为当地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高端园。
能把孩子送进来的家长一定抱有比较高的期望,无论是期望高品质的服务还是期望高品质的教育,和对当地公立园的态度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
孩子比较多,又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所以,作为园区,我们要尽可能地把这些问题从根源上断绝。前期的时候尽可能地给老师们创造比较好的条件,让他们快速成长。
之前说的让老师把自己的孩子带回自己班上卫生间,这些问题就都不存在了。
当然了,当老师和孩子们都成长之后,再去公共的卫生间这些问题会少很多,即使出了也会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但大家已然都习惯了,没必要再从班里的卫生间换到院子的卫生间来了。
而且,咱们园的卫生间是不是也忒多了点儿?门卫室有卫生间,院里有,各教室就不说了,每层还有独立的男卫、女卫,就是商超也没这么多卫生间啊。
C总听了摸摸头,说好像也是。
而且,这个差不多盖在小平层侧院的中间。
我和田总都问能不能把他砸了。
一来是的确没什么用,
二来这个小平房真的是相当碍事儿。
好好的院子,本来可以组织些活动什么的。被这个小房一占,就剩下角落里一小半的地方了。就算盖也得在边角盖呀。
C总也不懂,看向老C总。
老C总用解释了一堆,我也听不太懂,大概就是房子底下有什么东西的,不知道是蓄水池还是化粪池之类的。总之,结果就是改不了,就只能放这儿了。
我直觉得这家设计公司真是太离谱了。
当时出了主楼便没再看图纸。后来看了图纸,发现设计图上这块位置根本就没这么个房,整个院子里也没设计卫生间,应该是老C总自己寻思着加上的。
心里默默地给设计公司道了个谦,这事儿还真是冤枉人家了。
就园区设计,我和田总提出以下初步建议:
1.教室内露台、寝室和活动室之间的隔断墙砸掉,整个教室成为一个大开间。
2.盥洗室、卫生间、衣帽间之间的隔断墙砸掉,整个盥洗室成为一个大开间。
3.盥洗室的门拓宽。
4.教室外墙砸掉60公分左右,扩大窗户。
5.教室廊窗由位置比较高的小窗向下扩为大窗。
6.卫生间把女卫改为男女共用卫生间,原男卫改为仓库。
7.厨房餐厅改为多功能教室。一楼原办公室、晨检室两间打通并为一大间,作为厨房。
8.办公室等其它各功能区域需要重新规划。
9.侧院的卫生间改为室内淘气堡或活动室/游戏屋。
C总和老C总商定之后就我们的建议做出如下决定:
1.一楼的砸掉,二三楼暂时不砸也不进行后期工程,看一楼砸掉后的效果再定。
2.待定,再考虑考虑。
3.初步考虑采纳。
4.涉及外墙,工程量略复杂,窗框已经完成采构,定做产品无法退货,不作改变。
5.同4,窗框已经完成采构,无法退货,不作改变。
6.待定,再考虑考虑。
7.待定,再考虑考虑。
8.等待具体的规划方案再定。
9.待定,再考虑考虑。
最后,一楼的男卫改成了西点室,院子里的卫生间一半改成了户外教具室,一半成了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