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作者 |探长(共1986字,阅读约4分钟)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会随着孩子成年而消失……
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即便孩子已经成家有了自己的后代,父母还是想要尽力去帮忙。
前些天我大姨打电话问体检的事情,她说自己最近没什么力气,可能是带孙女太累了,想要体检看看身体情况,能挺就挺过去,不能给孩子添麻烦。
和她聊了几句才得知,大姨就一个儿子,从小疼着长大的,现在儿子成家了,但儿子儿媳工资不高,还要养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她就有点心疼儿子了,于是主动过去帮忙。
儿子儿媳工作忙,所以她不得不一整天都带着孙女,而且做饭、家务活都是她一个人干,家里的开销也得自己出。一年下来,不仅花着自己的退休金,身体也慢慢掏空了。
但大姨说:
“虽然累点儿,但看着孙女被我照顾的白胖白胖的,儿子儿媳能轻松一点,我觉得也值了。老了嘛,身体都不好,能坚持几天坚持几天吧。”
★伟大的母爱令人感动,但这样的晚年生活,父母能幸福吗?
我的一个邻居阿姨今年70岁了,不常在这儿住,她说她喜欢旅游,年轻的时候,工作和孩子把她困在家里,哪里都不能去,现在终于有时间了,她要完成自己的心愿,去想要去的地方看一看。
而当说到孙子时,她表示:
“不是帮忙带孩子,享受儿孙满堂就是幸福,也不是撒手不管,自己怎么开心怎么来就是幸福。孙子是儿子的,他们是父母,也要体会一下当父母的辛苦。
我在经济上出一些力帮他们,他们能够生活的轻松一些,这样大家都幸福。如果我帮忙带孩子,累的自己身体不好,心情不好,还得让他们伺候我,这样何必呢?”
看看身边的老人,大家都有自己的苦衷,也有自己的幸福,不带孩子也不是老人冷漠,帮忙带孩子可能也有一些无奈的成分。而晚年带孙子的老人,和不带的谁更幸福呢?
幸福在自己的内心,自己觉得幸福就是幸福。
即便他人再怎么议论,自己过的生活自己是最了解的,生活舒心,家庭和睦,互相理解,这样才是最幸福的。
★而长辈晚年幸福与否,主要看这3点:
●婆媳关系
晚年是否幸福,婆媳关系也占了主要因素。
如果在儿媳妇坐月子或者带孩子需要帮忙的时候,婆婆能够帮一把,那么将心比心,等到婆婆老了,儿媳妇也能够做到尽心照顾。
可以在孩子身边居住,有子女的关心,这样的晚年生活,也是比较幸福的。
婆媳关系相处的比较融洽,矛盾少,烦恼少,一家人最起码表面上可以做到其乐融融,那么晚年也是能够比较顺利进行的。
●子女孝顺
子女是否孝顺,也是决定长辈晚年是否幸福的一个主要原因。
子女关心父母,为父母的身体着想,替父母考虑,那么父母在晚年的时候,也会比较的轻松。
而如果子女小时候没有接受正确的教育,自私、暴躁、没有感恩之心,那么等到成年,父母老了,他们又如何能够做到孝顺呢?
如果子女有本事有能力,那么他们会自己带孩子或者请保姆,能够维持自己小家的生活,不用父母担心,甚至每个月还给父母生活费养老,这样的晚年生活,也会比较幸福惬意。
●经济基础
生活中婆媳矛盾的点有很多方面,而其中一个主要因素,还是在于经济。
养孩子不仅需要花精力带,还有每月的开销。
孩子的吃穿用度、请保姆的钱等等都是很大一笔开销,如果子女经济能力有限,那么长辈再出一点,生活就会比较的紧张了。
子女的收入,长辈的经济能力也是晚年能否幸福的决定性因素。
●身体条件
带孩子这件事不是说干就能干的,体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年轻人带孩子,累是累点,但她们恢复的比较快;那老人呢,本就身体弱,如果还要每天围着孩子团团转,睡不好吃不好,身体确实是吃不消。
老人喜欢孙子想要带孩子,心情可以理解,但也要考虑一下自己的身体情况。
如果身体硬朗,那么帮帮忙,子女也能轻松一下;
但如果身体有一些基础问题或者是体力不支,就不要揽这个活儿了,毕竟年龄大了,别到头来带孩子的时候出点什么差错,那可是后悔都来不及。
●个人心态
自己付出了汗水或者金钱,如果总想要得到回报,那么很大概率会让自己失望或者心态失衡的。
身为长辈,如果想要帮子女或者经济上支持一下,那么这也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必太在乎回报。
子女心中若有爱,懂得孝顺,那么他们自然会体谅和理解自己的父母的。
而如果长辈本就知道自己的子女不懂感恩,那么,自己再一味的付出,也是不会有什么回报的。
在帮不帮子女这个问题上,主要还是取决于自己,自己想要自由、想要身体好,那么就按照自己的心走;自己放不下孩子,不忍心孩子受累,想要帮忙的话,就要做好思想准备。
衡量一下自己的利弊得失,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家庭和睦,子女们积极阳光,那么长辈的晚年自然会越来越幸福的。
辣妈语录:
需不需要带孩子,还是要看年轻人的意见,如果子女想要自己带,那么父母该放手就要放手,给孩子们锻炼成长的机会,自己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子女也要多给父母一些自由、一些底气,让他们能够自由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一家人互相理解,互相扶持,父母幸福身体好,家庭便能够过得更加和睦。
你会希望老人过来帮忙带娃吗?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