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探长(共1427字,阅读约4分钟)
随着近些年来,人口老龄化以及出生率的明显降低,我国的人口结构也在慢慢地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因长期的独子政策,导致了年轻一代“接力不足”以及老年人养老的问题急需解决,于是二胎政策和三胎政策也相继出台积极应对。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多数年轻人自己打拼的能力有限,生活养娃成本高,所以还是要依靠父母多一些。
孩子难以真正扛起大梁,于是就出现了“隐形式的啃老”。
★一些子女利用陪伴父母的机会,选择“陪伴式啃老”
老一辈的往往都希望能多看看自己的孩子,于是有些子女们就抓住老人的这种心理、打着“陪伴老人”的口号:
●在陪伴他们的时候,不断的进行物质上和经济上的索取。
老人们可能也知道他们的孩子想要的是什么,但是出于爱也不会阻止,就那么维持着基本的陪伴,让孩子平平安安的生活,一味地付出还支持着孩子,一家人和睦相处就够了。
有些孩子们或许真的喜欢外面的世界,当他们想要出去的时候,家人们也会非常支持他们。
而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才会回过头来看看家人,才会开口说出陪伴、想念这些话语,借此得到父母的扶持。这只是披着“陪伴的光鲜皮囊”,变相的进行啃老罢了,并不是真的孝心。
★把孩子“丢”给父母也是一种“变相啃老”
年轻人安家立业以后有了自己的孩子,借口说创业没有精力、生意忙不过来,甚至是说看老人太寂寞了给他们找点事情做,于是就把孩子“丢”给老人让他们帮忙养,自己就在外面过着悠闲的生活。
除了时不时打电话问问孩子的情况之外,对老人却没有一点的关心。
三两句敷衍的话就把老人打发了,而父母们还心里乐开了花,美滋滋的。如果连抚养孩子的费用都要老人支出,这种就是更明显也更令人厌恶的啃老了。
青葱岁月,弹指间,毕业季到来。恍惚昨天还是那稚气未脱懵懂的样子,才觉时光如此短暂。天南地北,各奔东西。
★说着一起生活,实际上也是在不停的“啃老”
当年轻人步入社会以后,有了赚钱的能力了,他们却并没有选择自己打拼独立,而是和父母住在一起。
积攒下来自己的一份工资,却没有给这个家庭付出过什么,其实这也是一种仗着老人对孩子的爱、打着陪伴的口号啃老罢了。
老人通常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般也不会计较太多。在外人看起来这可能是孝顺,但是这一种隐形的啃老,本质上并没有脱离这一点。
?面对孩子们“陪伴式啃老”,老人们不能无动于衷
●父母不能如此纵容孩子
父母的纵容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不仅不利于他们独立起来,对于他们人生的发展也是没有帮助的。
孩子终将要成家,要挑起大梁负起责任,他们要学会独立,学会自己奋斗,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家长要适当的给孩子独立发展的空间。
家长要跟他们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底线:自己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但是凡事都求助,自己是不会理会的。
孩子和家长要有各自独立的生活:
一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又相互独立。
不管是什么样子的困难,一定要让孩子自己面对风雨,一旦他们对家庭对父母形成了习惯性的依赖,那么就很难摆脱“懦弱”“妈宝”“没责任”的标签。
同时老人也要留有一定的存款,让自己可以应对生活上的突发冲击,也可以在危难的时候有着保存力量的资本。以防什么都给了孩子,在自己困难的时候,孩子却不舍得付出而出现无助的情况。
辣妈语录:
不管是孩子还是老人都要明白,生活是自己的事情,我们不能一直依靠别人的力量渡过风风雨雨。对于社会来说,它不会偏袒任何一个人。
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机会,要让他们学着自己撑起一片天,而孩子对老人也要多一些关怀、多一些关心。虚假终究不会长久,真心方能使家庭更加和睦。
家长们,你会愿意让孩子留在自己身边吗?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