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涨姿势哒
家有小妖孽的家长一定干过一件事:惩罚。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会用惩罚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比如孩子弄坏了什么东西,罚他不准吃零食,或者更直接的,孩子不听话就一顿暴揍。
我们都知道打是不好的,但觉得惩罚是必须的。如果不惩罚,孩子不会知道哪里错了,以后就还会再犯,如果不惩罚孩子就会逃避家长的教育,变得无法无天。当然还有其他很无奈的原因,因为家长很生气,自然就想到了惩罚,或者家长其实是无计可施了,只能惩罚。
一般来说,家长都是怀着一颗为孩子好的心惩罚孩子的,效果也是有的,至少孩子做错事的频率会有所降低,但其实孩子在受到惩罚后敌意大于反思。也就是说,孩子在受到惩罚时候,大多数是在想如何报复(你可以想想自己受惩罚时在想什么),也就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
那么,难道无论孩子做什么都不惩罚吗?那岂不是让孩子来掌握一切了?当然不是,有很多方式可以代替惩罚,既能达到惩戒的目的,又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请孩子帮忙
比如你和孩子一起在逛商场,孩子手脚特别闲不住,总是这里蹿到那里,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孩子帮帮你:“帮妈妈挑五个苹果,拿一瓶牛奶……”孩子觉得能帮助你并且有事做了,就特别乐意去做,你也就不必气急败坏地吼他,让他别到处乱跑。
2
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不攻击人格)
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当然要制止,但不要用恐吓的方式,比如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声尖叫,拎起来一顿打或者威胁他“再叫就不给饭吃”,这就把自己放在了孩子的对立面,让孩子感受到敌意。替代的方法可以是强烈表达不同的立场:我不喜欢你这样的做法,你这样会影响其他人,让他们感到不舒服!从这样的话语里,孩子能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
3
提供选择—采取行动
当孩子有不恰当的行为时,家长可以给出两种解决方案供孩子自己选择。比如孩子在海滩上玩水枪对着其他人射击的时候,家长给出建议:要么你对着没有人的地方射击,要么把水枪给我。孩子可能答应你不会再打其他人,但结果还是犯了,这时候家长就可以直接采取行动,把孩子的水枪拿走。
4
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孩子做错事了,不仅仅只是知道错在哪里就可以了,还要学着去弥补错误。如果孩子为了好玩将一杯牛奶倒在地板上,那么我们就应该告诉孩子,最先要做的是自己把地板收拾干净。
5
表达你的情绪和希望
说出你想要他怎么做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孩子把你刚刚收拾完的房间弄得一团糟,你也需要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希望:我刚刚拖完地就被你踩脏了,到处都是玩具,我很生气!我希望我们家是干净整洁的!只有当你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他才会意识到是他惹别人生气了,是自己的行为有过失,同时你表达了希望后,虽然孩子不一定能马上做到,但他至少心里已经有这个意识了。
6
让孩子体验不当行为带来的后果
当孩子做错事并且在你多次提醒下都无效时,我们可以试着让孩子知道自己不当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比如孩子上次跟你去商场一直吵闹并且不听劝阻,等到再次去商场时就不要带上他,孩子其实能明白为什么妈妈不再带我去了,他会反思上一次的行为。
这些技巧都在告诉孩子,他究竟是哪里做错了,该如何做,比惩罚对孩子的成长更有效。当然作为身经百战的一线带娃父母来说,可能用尽了这些方法后,孩子还会继续犯错。
我们必须意识到,没有一种方法是灵丹妙药,慢慢尝试着用这些方法先去解决一些小问题,针对反复出现的大问题,我们还会写别的方法哦。所以,也要持续关注我们呀!
长按二维码,加微信了解更多资讯
亲子绘本、好习惯、注意力、乐观孩子培养,一系列课程等你来了解哦!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