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涨姿势哒!
1
前段时间跟一个妈妈聊天,给我留了很多很多的思考。
我带着惊喜告诉她,她的孩子在阅读方面非常不错,知识面很广博,跟他聊天很有意思,我原以为这个妈妈会非常高兴地回应我,并且为孩子的优点而感到高兴,可是没成想跟这个妈妈聊得越多,我们的话题就慢慢变成了探讨孩子的缺点。
这位妈妈的口头禅就是:他是很喜欢看书的,可是他就是写不好作文,他就是阅读答题的时候经常出错,他就是不认真,他就是……
总之,到了最后谈话就变成了我不停地告诉她这个孩子其实还是非常不错的,让她宽慰。
整场谈话我表示很郁闷,为什么她对孩子的优点可以一笔带过,然后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呢?
为什么她不去想如何发挥孩子的优点,为什么不跟我聊聊这个孩子如何喜爱阅读并且这个好习惯给他带来了什么呢?
2
我想也许是她希望能从我这里得到一点解答,但更多是这其实反应了我们家长的一种常态:我们看得到孩子的优点,但我们更看得到孩子的缺点,我们对孩子的优点一笔带过,后面紧跟“可是”。可是,你的这个“可是”否定了孩子多少的努力啊。
两周前,期中考试刚结束,目睹一位妈妈教育女儿的全过程,小姑娘很优秀,但是语文考试除了岔子,没考好,数学考了满分。妈妈觉得不应该,追着女儿问错在哪儿了,女孩子很委屈,不停地跟妈妈强调:我数学考了满分!
可是,妈妈一句话就把孩子所有的话都怼了回去:我知道你数学考了满分,可是语文呢?
小姑娘被妈妈责备得眼泪汪汪。
也许有人说这是对孩子的高要求,所以我们的表扬往往是含着、掖着的,我们习惯于在表扬后面加上“可是”两个字,加一句“可是”我们会觉得很安心:小孩子嘛,表扬多了会骄傲的,表扬完压一压这才行。
3
我们用了太多的“可是”,孩子们从我们这里得不到纯粹的肯定,久而久之,孩子们会觉得,爸爸妈妈只看到我们的缺点,他们很少表扬我,我做得好他们并不惊喜,我做得不好,他们一定会大肆批评,所以,不论我做得有多好,他们总能找到批评我的理由。
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成长的孩子会变得害怕犯错,会变得看不到自己的优点。
有一次跟孩子闲聊,我突发奇想想问问他们觉得自己有哪些优点,可是孩子们竟然很少有人能说出自己的优点,但是问到缺点,说起来就滔滔不绝了,而且一定是老师和家长平时挂在嘴边的那些缺点:粗心啦,懒惰啦,学习成绩差啦,学习习惯不好啦之类的。
4
我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的优点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将来该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发展自己的能力,以什么建立自信。
教育的宗旨是发扬人的优点,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培养自信的人,但是我们的教育过程却并不是这样的。
我们那么急切地想要纠正孩子的错误,所以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视而不见或者轻描淡写,我们觉得人就是要谦虚,就是要改正缺点,就是要全面发展,这并没有错误,但我们忽视了,孩子的成长更需要肯定,当他某一方面的进步被看见并能不断接收到鼓励之时,他会利用自己的长处带动自己的全面进步。
当然,这篇文章并不想告诉大家不要批评孩子,我只是希望,表扬的时候纯粹一些,让孩子享受表扬带来的“晕眩感”,这是人生自信的支点,批评的时候多找解决方法,这是人生扬帆的方向。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孩子并没有你想象得那样经不住表扬。
我是神老师
苹果用户专用打赏二维码
您的转发和打赏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