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养出「松弛」的小孩?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养出「松弛」的小孩?-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一个有温度,有态度,守伦理的专业心理公众号。

作者 | 寒冰;编辑 | Kuma。

每个孩子出生的那一刻,父母都会暗自下决心,「我要给孩子一生的幸福」。

对有些父母来说,可能是挣到更多的钱,让孩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对更多父母来说,可能是教育——从「哪怕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到「鸡娃之风盛行」,让孩子有一个好前途,在某种程度上拥有比父母更好的命运。

但事实上,这样培养出的孩子一定更幸福吗?

很多心理学研究已经发现,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影响,其实是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特别是对孩子负面情绪的反应。

这种关注情绪感受、并提供情绪指导的育儿方式,是一种以前未被识别的独特的养育维度,但它对孩子的影响,要比我们想象中更大。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父母对待情绪的态度,如何影响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养出「松弛」的小孩?-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01

两种不同的情绪教育

在我成长过程的大部分记忆里,我都被贴着「不听话」的、让大人头疼的标签。

我学习成绩好,也没做过什么离经叛道的事,这个标签的来源,是因为我经常闹脾气。妈妈不喜欢我的负面情绪,她讨厌我愤怒,还有悲伤,她总是希望我迅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小孩子就得快快乐乐的」。更小一点的时候,如果气急了她会动手打我,甚至在我大哭的时候把我丢在原地。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这没什么问题。后来我坐在咨询室内列举我的「罪状」:

“我自私、坏脾气、所以别人都不喜欢我。”

“谁这么说过你?”咨询师问。

我有点呆住,想了想,“我妈总这么说我。”

“什么时候?”

“每次我有情绪的时候,不高兴的时候。”

“小孩子有情绪很正常啊,不是你的错。”

咨询师的话让我想了很多,于是我开始思考自己对负面情绪的看法。

每次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很糟糕,但也不知道怎么改变。我拿自己的情绪手足无措,没办法自我安抚,还总会给别人带来麻烦——我更自责了。

后来我了解到,这种对情绪的感受,叫「元情绪」,该术语最早由心理学家 John D. Mayer 和 Peter Salovey 使用。

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养出「松弛」的小孩?-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不同的人对情绪的感受和体验都不同,而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或者是其他主要养育者)最初如何对待你的情绪,也就是所谓的「情绪教育」,包括:父母对自己情绪的表达和调节、父母对孩子情绪表达的反应以及对孩子情绪的指导和讨论等。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情绪指导型父母:

他们对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很敏感,孩子不必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而使得情绪升级(比如哭闹不止);

他们能帮助孩子用语言描述 TA 所感受到的所有情绪,验证孩子的情绪;

他们不觉得负面情绪是糟糕的,将其视为亲密或教学的机会;

他们更能理解负面情绪,当孩子有负面情绪而没有不当行为时,他们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会尝试和孩子一起解决情绪的问题。

二是情绪否定型父母:

他们不太能注意到自己或孩子(或其他人)的低强度情绪;

他们把负面影响视为毒素,所以想保护孩子不受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并认为这是父母的职责。他们更喜欢快乐的孩子;

他们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很不耐烦,甚至可能仅仅因为孩子生气就惩罚他,即使孩子没有任何不当行为;

他们没有关于情绪的详细词汇,所以也无法对孩子的情绪进行描述,并帮助孩子解决情绪引发的问题;

他们认为孩子强烈的情绪是一种要求,是他们「被迫」要处理的问题:本身并不有趣,也不值得关注。比如当孩子悲伤时,他们经常使用分心的方法来让孩子好起来,他们偶尔也会使用安慰,但这种耐心是有限度的;

他们相信要强调生活中积极的一面。认为自省或审视自己的内心是浪费时间,甚至是危险的。

情绪否定型父母不一定是冷酷的,严苛的,他们也可能很温暖,尽职尽责——他们只是对孩子的情感世界视而不见。

于是,作为孩子也很难察觉,你依然健康长大,成绩优异——可能只是到了某个阶段才会意识到,原来最初那些不起眼的情绪,影响会如此之大。

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养出「松弛」的小孩?-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02

父母对情绪的态度如何影响孩子

1.孩子通过父母对待自己情绪的态度确认父母的爱

在孩子的眼中,如果我的情绪是被接纳的、引导的,往往会觉得自己是可爱的,父母是爱我的;而如果父母对我的情绪进行否定、回避甚至惩罚,那我一定是个糟糕的小孩,不被人喜欢的小孩。

这种生命之初确立的对自我的认知,会大大影响一个人的自尊。

2.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还是整体心理健康的核心影响因素 

Mayer 等人认为「一种被评价为失控、不可接受、持久的负面情绪是具有破坏性的。但如果这些评价颠倒过来,认为情绪处于控制之中并且很快就会改变,那么整体感觉的破坏性就会小得多。」

在一项青少年研究中,更能接受和表达自己情绪的母亲,她们的孩子总体抑郁症状更低,自尊更高,情绪问题也更少。

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养出「松弛」的小孩?-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此外,元情绪体验,例如情绪清晰度和情绪修复,能预测一个人的生活满意度。那些能意识到情绪并表达出来的人比压抑情绪的人更可能获得更高水平的生活满意度;困难情况下,能够调节自己情绪反应的人会将注意力放在如何解决当下的问题,更快地从困境中恢复过来。

3.影响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的建立

父母更倾向于情绪疏导的孩子往往更善于社交,社交能力更强,同伴关系也更好。这种社交能力包括解决冲突、妥协的能力、对于处于困境中的同伴感同身受的能力等等——这些知识往往产生于家庭中重要的情感联系

适应性的元情绪,比如幽默和自嘲,或者倾诉和沟通,能够使人们更好地容忍和管理负面情绪,而不会破坏关系,甚至对关系有好处。而另一些处理方式比如否认、回避、冷暴力、情绪攻击等等,会破坏一个人的情感生活和人际关系。

所以人们常说找伴侣要找「情绪稳定」的人——并非指没有情绪,而是这个人的情绪应对策略更加成熟,避免将负面情绪变成破坏性的。

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养出「松弛」的小孩?-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婚姻治疗大师 John M. Gottman 也发现,夫妻之间大部分分歧通常在于他们的元情绪不匹配——比如一方觉得「负面情绪是增进沟通和理解的机会」,另一方认为「负面情绪会毁了一段关系」。

而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最初的原生家庭,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中告诉你,应该如何看待情绪,如何处理情绪。

03

情绪上的重新养育:自己以及下一代

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意识到妈妈小时候处理我情绪的糟糕方式后, 一开始,我会有点愤怒:「他们怎么能那么对我?」

但后来我慢慢发现,妈妈也同样不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她容易焦虑,对一点点意外状况的忍受度都很低;也很难从情绪中察觉自己的需求。

然后我就理解了——你很难要求一个内心干涸的人能够给你水喝

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情绪否定型」是多数,和个人成长经历有关——他们小时候大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情绪教育;也和时代、文化背景有关——集体文化不善于表达和谈论个人的感受,尤其是负面的,追求「和气」。

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养出「松弛」的小孩?-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但我们却可以慢慢发生改变——从情绪上重新养育自己,以及为人父母后的下一代。

当下的很多育儿专家开始关注父母对情绪的感受,制定以情感为中心的育儿计划,并向父母传授支持孩子情感需求的养育行为。

比如澳大利亚的 Tuning in to Kids,教导父母如何成为情感教练,与孩子进行情感联系,并学会验证和引导孩子的感受;还有情绪发展亲子互动疗法(PCIT-ED ),强调人际关系,教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相关研究人员认为,有关情绪发展的养育内容与儿童大脑信号的积极变化有着独特的联系,这些行为和生物学变化可能会代代相传。

当我们在意感受,学习如何表达感受、谈论感受以及对感受做出反应,可能是我们给自己也是下一代最珍贵的礼物——

它将成为一把大伞,帮人们走过生命中无法躲避的暴风雨。

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养出「松弛」的小孩?-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End

我们想做点治愈的事儿,点击名片,让我们陪着你~

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养出「松弛」的小孩?-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养出「松弛」的小孩?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