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广州市“文溪雅荷”幼儿园场景化课程方案,展示幼儿园安静区场景创设的经验和成果,帮助广大教师理解安静区的特点和独特价值,提升教师场景化课程设计与实践能力。2023年6月6日上午,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广州教育学会幼儿教育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幼教专委会)主办,广州市学前教育健康领域(心理组)教学研究中心组(以下简称市心理组)承办的“‘静遇花开 心育芬芳’——幼儿园安静区场景沉浸式教研工作坊”在广州市第二幼儿园如期举行。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学前教研员裴迪老师、广州市学前教育健康领域(心理组)教学研究中心组组长于美华园长、副组长叶常青、刘颖丽、蔡丽园长,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许凯老师,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洪静翔老师,白云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刘洪玉老师,市幼教专委会理事单位及单位会员代表,广东省学前教育教研基地(广州)幼儿园、园本教研基地(广州)幼儿园代表,市心理组全体组员,越秀区心理组代表教师等100余名专家、园长、老师代表们现场参与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市心理教研组组长、广州市第二幼儿园于美华园长做开场致辞,对专家的莅临指导、老师们的热情到场参与表示热烈的欢迎。
随后,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学前教研员、广州教育学会幼儿教育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林岚老师,以《场景化课程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为主题,为现场嘉宾、老师们带来关于场景化课程的专题讲座。林老师从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对教育过程性质量的高度重视入手,结合OECD及国际国内有关幼教的政策文本导向,在一线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场景化课程的价值和必要性,并通过场景化课程设计的PDCA循环模式和案例举证启发老师们思考如何不断完善、更好的实践场景化课程。林老师的讲座为在场的老师们深入理解场景的价值,清晰场景化课程的实践路径,对照反思自身实践富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专题讲座后,南部战区空军直属机关幼儿园郭静老师为现场的老师们带来了一场冥想体验。伴随着郭老师的专业冥想引导语和现场星星灯的亮起,每一位老师都仿佛进入了一个专属的空间,在一呼一吸之间放空思绪、专注感受、觉察当下……短暂的冥想体验带来的不仅仅是放松和沉静,相信每一位在场体验的老师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祝福每一位幼教同行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带着这份感受和觉察,与自己在一起,与我们的心在一起,看见自己、守护初心,为自己赋能!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和感受安静区场景的创设,在广州市第二幼儿园李玉珍副园长和黄瑜莲主任的带领下,到会的嘉宾、园长和老师们一起走进市二幼公共休闲安静区和班级安静区场景。在参观过程中,通过园长、主任和班级教师关于安静区场景创设思路和场景中的幼儿故事分享,老师们已然初步感受到了安静区的特点和对幼儿情绪情感表达及身心调适的独特价值。随后,老师们分组参与到五个沉浸式工作坊的教研活动中。
公共场景
班级场景
工作坊一:静待花开——安静区核心价值及学习经验
静”待花开工作坊以探究安静区的核心价值及学习经验为目标,坊主杨雪莲老师和成员易莎白老师分别介绍了工作坊,并分享了安静区场景的特点和价值。依托前期创设的安静区场景,参与教师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在此基础上,现场的老师们对安静区场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随后,坊主带领老师们通过两个案例一起探讨安静区的核心价值及学习经验,大家在互动研讨中,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通过参与静待花开坊活动,老师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安静区的核心价值、安静区学习经验与不同年龄水平幼儿的连结。大家在参与体验中,也达成了一个共识:教育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内在的节律,都应该被尊重、包容、接纳。
为使参与老师们体验沙盘游戏的魅力,桂冬云老师带领老师们进行了一次心理沙盘游戏体验活动。老师们进入由沙盘组成员精心布置的 “一沙一世界”场景中,大家跟随桂老师一起,通过品读绘本《暖暖的爱》,并借由团体沙盘的形式,感知故事中所蕴含的复杂情绪,并意象化地呈现个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在整个过程中,老师们围绕绘本角色和情节,选取沙具追随自己的内心在沙盘中摆放,并依次阐述自己选择每一件沙具的想法和感受,阐释整体创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之后,老师们相互对共同创造的沙盘世界进行命名和沟通交流。参与者个体化的情绪不断地在团体中被呈现、被察觉、被接纳,丰富的情绪变化体验也给参与者带来了更深层的思考。
借由本次沙盘游戏体验,老师们共同感受到美好的爱能够使个体收获幸福和成长!在人际关系中,需要找到彼此接受爱和表达爱的方式,才能达成舒适和平衡的关系。最后,大家一起梳理出表达爱的五种语言:“肯定的言辞”“精心的时刻”“赠予礼物”“服务的行动”和“身体的接触”。
静观坊以安静区材料投放为教研主题,在坊主和组员的带领下,老师们通过“唤醒感受,走进材料”、“初步感知,了解材料”、“创设场景,体验材料”、“分享交流,自我表达”四个教研环节,由浅入深地感知安静区的特点和独特价值,了解安静区材料投放的心理学依据以及材料投放的分类参考和投放示例,感受材料与幼儿年龄特点、身心发展需要的关系,并借由体验用情绪故事记录的方式,表达与材料的独特心理连结以及自身的感悟,体会“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心理意境。教研过程中,参与老师们分为小、中、大班三个年龄组,分别创设安静区场景、投放材料,并在小组内分享材料情绪故事。最终,所有的老师们都被“神奇的录音笔”材料情绪故事所打动,也为找寻“打开孩子心灵之锁”的钥匙而不懈努力的老师们喝彩。
市心理组副组长刘颖丽副园长就本场活动做了精彩小结和点评,她从各个小组的分享回归到教育实践当中,启发我们老师,如何透过安静区材料投放关注不同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透过孩子关照我们自己的情绪状态。
静“言”坊在前期6位组员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参与案例征集、视频录制和PPT制作。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通过案例呈现,向在场的20多位园长、老师们一起分享了“观形察色”、“思潮起伏”、“辩口利辞”、“静待花开”四个来自安静区的案例。每个案例都有其独特性,或是孩子的个性特点、或是同伴间的交往插曲、亦或是师生之间共情的小故事,给在座的园长、老师们呈现了孩子们的真实愿望和心理需求,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效应。
期待大家回到幼儿园创设自己幼儿园、班级的安静区时,能更多聆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独处的空间,尊重孩子的想法,静待花开,心育芬芳!
静思坊以安静区支持策略为主题,老师们在自由参观坊内环境布置后,简短交流了各自园所开展安静区活动的情况。接着,坊主借由 “冰山理论”引发大家对潜意识的思考及尝试向内探索,请老师们以儿童视角及心态,开启一段突破时空界限的体验之旅,沉浸式感受安静区的支持策略。老师们首先体验了幼儿冥想与成人静心连接,尝试与自己的潜意识沟通,找寻内在的小孩;接着完成了安静区大调查,用画笔记录自己当下或近期的一次记忆深刻的情绪体验,尝试与身边的人互相进行一对一倾听记录;最后再通过观看安静区支持策略的幼儿活动视频来反观自身。
整个活动中,老师们通过实际操作现场材料、亲身体验内心情绪状态、尝试分享各自的感受,直接感知安静区的支持策略记录并展示,老师们在相互交流中获得有益的启发。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学前教研员裴迪老师在总结点评中,充分肯定了市心理教研组和广州市第二幼儿园为本次全市公开展示活动所付出的努力和专业用心,同时对场景化课程的实施,特别是安静区在各个幼儿园受重视的程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裴迪老师寄语所有参会的园长、老师们借由今天的学习和体验认真思考,回归到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上,结合幼儿园园情,不断探索有意义的课程设计与实践之路。
“静遇花开 心育芬芳”——文溪雅荷安静区场景沉浸式教研体验活动圆满结束。感谢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广州教育学会幼教专委会、广州市健康领域心理教研中心组、广东省园本教研基地和学前教研基地的专业引领和大力支持,感谢市心理组全体成员和市二幼行政、教师团队的辛勤付出,为广大会员单位和教师交流学习创设了平台,提供了机会。我们期待文溪雅荷课程在市教研院的引领下,在全体广州幼教同行的共同努力下,不断迭代升级、优化完善,如夏花般绚丽盛放!
撰稿:何 艳
摄影:陈苍 高吉媛
编辑:钟倩瑜
审稿:李玉珍
审核:于美华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州市第二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