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类似于我们国家的春节,有公共假日,是举家团圆的日子。通过主题墙等墙面布置可以拓展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视野。给孩子讲讲墙面上各种圣诞元素的由来,让孩子们感受到这份喜庆与快乐,通过一份简单的问候,表达真诚的祝福,从中学会分享与感恩。
“房子”墙面布置
圣诞节起源于基督教,是为纪念救世主耶稣的的降生而产生的。由于圣经记载,耶稣降生与夜间,传统称12月24日夜为“圣诞夜”或“平安夜”。
十二月点蜡烛的习惯早在圣诞节之前就有了,当时是为了庆祝冬至的来临。而基督教中用来象征爱与光明的烛光相传是由下面的故事而来的:很久以前,奥地利的小村庄住着贫穷的老鞋匠夫妇,不吝啬与他人分享所有。每晚在窗台上点上蜡烛,接待任何需要歇息的旅者。后来,村庄遇上战争和饥荒,而老夫妇的损失总比邻居来得少。圣诞夜,村民们商议也在窗台上点上蜡烛,到清晨时战争结束了。为了感谢天主的恩宠,以后每年的圣诞夜村民们都会点蜡烛,后来这一习俗流传到世界各地,传播着爱与喜乐。
而有关雪橇、麋鹿、礼物的由来,是与被多数人认可的圣诞老人故事相连的:传说在公元3世纪,有一位生活在芬兰北部名叫尼古拉斯的老人,他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而又乐善好施。他喜欢乘坐鹿拉雪橇漫游各地,遇到穷困人家,总要慷慨地伸出援助之手,还乐于在圣诞夜从烟囱投给孩子们糖果、玩具之类的礼物。时间一长,人们发现这位老人身穿镶着白绒的红袍,头戴白边红帽,手持拐杖,乘坐雪橇,慈眉善目,满脸银髯,便称他为圣诞老人。
“礼物”墙面布置
材料:大小不同的盒子、包装纸、拉花、卡纸条等。
“麋鹿”墙面布置
姜饼人的由来:很多人相信姜饼人的流行来自于一对因为战争而分开的恋人,年老后担心对方找不到自己,便在自己的村庄里出售对方模样的姜饼人。
材料:卡纸、不织布、贺卡等。
“圣诞老人”墙面布置
圣诞老人、麋鹿、圣诞树等往往会放在同一画面里,老师们可自己组合。
材料:丝带、棉花、皱纹纸、卡纸、不织布、纸箱等。
这两幅是门上的布置,但老师们可以借鉴其中圣诞老人的形象,缩小然后放在主题墙上。
壁炉和袜子
相传,有一次圣诞老人偷偷把三袋金子送给穷人家的三个女儿做嫁妆,当他悄悄把金子从烟囱口扔进去时,有一袋恰巧掉进晾在壁炉上的长统袜子里。于是在袜子里装礼物的习俗便流传下来。
“圣诞树”墙面装饰
从前,有个善良的农民,在圣诞节时热情地招待了一名流浪的孩子。临别时,为报答农民的盛情,孩子折下一根树枝插在地上,树枝立即长成大树,以后的每年树上都长满了礼物。
️“雪人”墙面布置️
雪人由来的一种说法:很久以前,一个妈妈要出去干活,只有一个女儿在家里,妈妈堆了个雪人陪她,后来家里着火了,雪人救了小女孩,以后为了纪念雪人,年年都把他堆出来。
而在西方,过圣诞节的时候往往也到了下雪的季节,为了衬托节日的喜庆,就把雪作成雪人的模样。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文字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