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蒜,长高了
生命生长课程
— 博兴县城东街道中心幼儿园(李家园区) —



顺境长个,逆境长根,
停下脚步,善于观察,
发现每一颗种子萌芽的契机

课程介绍

课程缘起

在上学期“蒜你可爱”的课程中,孩子们培养了细致的观察力、动手操作力,以及做事的专注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亲近了大自然、增长了与种植有关的知识,提高了自我认知,在大蒜生长环节学会观察记录与倾听,掌握与同伴协商互助的本领,可谓收获满满。
因为我们土培的大蒜还在生长,本学期我们与大蒜的故事还在继续。一方面我们的大蒜会迎来丰收,希望吃上清脆可口的大蒜!另外,也期待我们的课程继续延续下去,最后愿孩子们在本次课程中对于大蒜的学习始终保持一颗童心,始终乐于趣探索、趣分享、趣成长!

课程目标

1.体验大蒜生命的成长,收获的喜悦,劳动的辛苦和分享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参与种植活动,如浇水、施肥等,可以让幼儿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
3.增进幼儿对健康饮食的认识。通过了解大蒜的营养价值和健康益处,幼儿可以学习到均衡饮食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4.了解大蒜的生长过程,使幼儿学会观察记录,体验不同种植方法,参与美食制作,探索大蒜的多种烹饪方式。

课程脉络图




课程实施过程

重拾蒜种植

初春话探究

“宝贝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种植的大蒜吗”
“老师,我们记得,我们的蒜长得怎么样了?”


“老师,这学期我们的蒜能吃到吗?”
“老师,我们一块去农场看看我们的蒜吧!”




围绕孩子们的好奇与疑问,我们邀请每天照顾大蒜的赵老师与我们进行分享大蒜的现状,赵老师说“大蒜每天都在成长,现在大蒜的叶子已经越来越绿,充满了生机与活机。”
教师反思:

课程的发生与推进都应该围绕幼儿的兴趣点进行。我们通过观察询问,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洞察孩子们的兴趣点,设置悬念,在背后慢慢助推幼儿的成长。

走进农场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认知,我们与孩子们来到农场决定看看我们的大蒜长得怎么样了。孩子们许久未来农场显得格外兴奋,纷纷都围在围栏上查看大蒜的成长现状,纷纷兴奋的叫喊起来“你们快看,大蒜长高了不少”“现在还是小叶片”“我想摸一摸”“好期待大蒜成熟的样子”。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中,我们决定让孩子们走进菜地,去切身感知大蒜的成长。有的孩子摸摸叶子,有的孩子比比高,有的孩子仔细观察小叶的纹路,一个个的就像是自由的小精灵,在菜地开心的飞舞。
教师反思:

《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目标指出:“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孩子们通过实地观察,用手抚摸等方式去感知大蒜的生长。

初春养护

准备养护工具

为了让我们的大蒜成长的更好,所以我们决定对大蒜进行养护。养护大蒜前,我们先整理好需要用到的工具。大家一起检查小铲子、小耙子和小水桶,用刷子把工具上残留的泥土清理干净,再用抹布仔细擦拭,确保工具干净整洁。最后,将整理好的工具分类摆放,贴上对应的标签,方便后续使用。



制定养护计划

接下来,我们要制定一份详细的养护计划。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讨论大蒜在生长过程中的需求:每天需要浇多少水、多久除一次草、每天晒太阳的时长等。我们可以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用彩色贴纸标注重要的时间节点和任务。每位小朋友都能领取一张专属的养护任务卡,明确自己负责的养护工作,互相监督,共同完成计划。



田间蒜地管理

清除杂草
/ 第一阶段

小朋友们来到蒜地,仔细观察,寻找与大蒜争夺养分的杂草。发现杂草后,小心地将它们连根拔除,避免伤害到大蒜的根系。孩子们参与其中,觉得成就感满满。


01


疏松土壤
/ 第二阶段

使用小耙子对蒜地的土壤进行松土。轻轻翻动土壤,让土壤变得疏松透气,为大蒜根系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松土过程中,如果遇到蚯蚓,不要打扰它们,蚯蚓可是帮助土壤变得肥沃的小帮手。

01

大蒜浇水
/ 第三阶段

浇水是大蒜生长的关键环节,需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调整。在气温较低的初春,我们选择上午左右,温度渐暖,浇水时,沿着蒜垄缓慢浇灌,让水分充分渗透到土壤中,直至土壤表面微微湿润。注意及时排除蒜地积水,防止大蒜因水淹缺氧而烂根。


浇水中


浇水后
教师反思:小朋友们把大蒜苗当成超可爱的“绿宝宝”,每天又是浇水、又是松土,像小园丁一样忙得不亦乐乎!在大家的悉心照顾下,大蒜苗“蹭蹭”往上长,就像踩着小弹簧似的,相信我们一定能把大蒜照顾得很好,收获满满的果实!

测量观察

每日观察

为了把大蒜的成长故事看得明明白白,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超有趣的“观察大计划”!每天一到时间,大家就举着小本子冲进菜园,像一群好奇的小探险家。
3月5日观察




此时孩子们发现大蒜在浇水完成后长得越来越快,像是喝饱水的娃娃一样,叶子也越来越绿,越来越漂亮!
4月7日观察




4月7日孩子们发现大蒜又长高了,叶片也越来越厚,越来越绿,她们有时能发现有一些小昆虫,不禁睁大眼睛看得出神!
4月18日观察





4月18日观察,我们孩子们发现大蒜的蒜苗已经越来越高,根系也十分发达,于是我们将长的不是很好的一株大蒜带回了教室。


认识蒜苗结构
和孩子们一起认识大蒜苗的教育活动,知道了大蒜苗有花径、鳞芽、鳞径、根须等部分组成。孩子们通过直接观察,认识的更加直观,深入,丰富了孩子们的生长种植经验。

我的大蒜高度

在观察记录时,孩子们自动分成“小战队”,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阳光是大蒜的能量饮料!”“水分也要刚刚好,不然它会“口渴”的!”他们把光照、水分这些小秘密都画进记录表里,还拿着小尺子,踮着脚尖认真测量蒜苗的身高,嘴里念叨着“长高了!长高了!”,就像在收集超级重要的宝藏数据!

小木棍



标记尺



绳子



尺子



画纸上的大蒜

蒜苗一天天冒尖、抽叶,孩子们兴奋极了!他们化身小画家,拿着彩笔把大蒜弯弯的叶子,以及“穿绿衣”的样子,飞快生长的样子等记录下来。很快,画纸上就蹦出了会跳舞的“绿精灵”,满满都是童真与热爱!






可爱大蒜

收获蒜薹

我的蒜薹计划

大蒜宝宝随着我们的精心照顾,慢慢长大了。赵老师告诉我们,我们的大蒜马上就要长出美味的蒜薹了。为了迎接这个超棒的时刻,我们一起制定了有趣的蒜薹计划。





我们决定成立采摘队,负责采摘蒜薹,还有后勤组则是将装蒜薹的小筐子和小篮子准备好,大家分工合作,蒜薹计划制定的满满当当。
教师反思:
有计划性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梳理思路,能够更好的进行后续的活动,也让孩子们养成制定计划的好习惯,锻炼孩子们的团队协商与统筹能力。

学习摘蒜薹

蒜薹成熟啦!现在赵老师带我们来学习怎么把它们 “请” 出来~蒜薹就像害羞的小精灵,藏在大蒜叶子中间。

01

我们要轻轻扒开叶子,找到蒜薹的小尾巴,然后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捏住蒜薹,稍微用力一抽,像拉小弹簧一样,蒜薹就乖乖出来啦!记住哦,动作一定要轻轻的,不然会弄疼大蒜宝宝的!要是一次没成功,别着急,多试几次,你肯定能成为 “摘蒜薹小能手”!

尝试摘蒜薹

01

02
教师反思: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态度认真,积极性很高,不懂就问,并且在采摘过程中参与度很高,真正做到了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蒜薹大丰收

小朋友的兴趣度很高,不一会儿,小篮子就装满了胖嘟嘟的蒜薹。后勤组的小朋友帮忙整理蒜薹,把它们摆放得整整齐齐。看着丰收的成果,我们和孩子们的心里就像吃了甜甜的糖果一样,开心极了!

收获蒜薹

03

04



教师反思:在采摘过程中,孩子们懂得蒜薹是长在大蒜花径里边的,果实是很细长的,颜色一头深绿,一头翠绿。并且采摘的时候要慢慢的将它往外拉,不然很容易拉断。有了不一样的丰收体验,懂得了摘蒜薹的技巧。

蒜薹美食

带着摘好的蒜薹回到教室,曹老师又给小朋友们讲了好多蒜薹美食,孩子们这么多新鲜的蒜薹,能变成好多好多美味的食物呢!蒜薹炒鸡蛋,金黄的鸡蛋和翠绿的蒜薹抱在一起,香得让人直咽口水,特别下饭。




蒜薹比粗细

当胖乎乎的蒜薹从蒜苗里“探出头”,孩子们立刻围了上来!“快看!有的蒜薹像小竹竿,有的却细得像吸管!”带着满脑袋的小问号,大家化身“科学小侦探”,问蒜薹粗细是否与大蒜的大小有关那?


我们带领孩子们上网查询得知,蒜头的大小确实可能影响蒜薹的粗细。一般来说,较大的蒜头储存的养分更为充足,能够为蒜薹的生长提供更多营养支持,所以生长出来的蒜薹相对更粗壮;而较小的蒜头,由于自身储存的营养有限,提供给蒜薹生长的养分较少,长出的蒜薹往往会细一些。不过,蒜薹的粗细不单单由蒜头大小决定哦,土壤肥力、种植密度、浇水施肥等养护管理措施,还有品种特性、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对蒜薹的粗细产生重要影响。

大蒜都是宝
你知道吗?大蒜可是生活里的“超级多面手”!它不仅是厨房里的“调味明星”,能让炒菜香到流口水,炖菜鲜掉眉毛,还是我们身体的“健康小卫士”!听说它能像小勇士一样帮忙降血压、降血脂,还能把细菌打得“落荒而逃”,真是浑身上下都是宝!
为了带孩子们解锁大蒜的神奇秘密,我们开了一场超有趣的“大蒜小课堂”!一起来听听吧!



大蒜丰收季

大蒜收获了

初夏的阳光温柔地洒在幼儿园的小菜园里,一片生机勃勃的翠绿中,孩子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大蒜丰收时刻。放眼望去,一株株大蒜挺着笔直的腰杆,宽大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孩子们招手,邀请他们开启这场充满趣味的丰收之旅。
开拔大蒜
/ 第一

他们蹲下身,小手紧紧握住大蒜的茎部,小脸憋得通红,嘴里喊着“一二三,用力!”,一个个卯足了劲儿。在一阵此起彼伏的加油声中,一颗颗带着泥土芬芳的大蒜被成功拔起。孩子们兴奋地高举着战利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那笑容比夏日的阳光还要灿烂。


六
月



大蒜流水线
/ 第二

拔出大蒜后,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抖落上面的泥土。“簌簌”的泥土掉落声,与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独特的田园乐章。接着,他们两两合作,有的抱着大蒜,有的帮忙托着,迈着小碎步,将大蒜运到空旷的场地,那认真又可爱的模样,仿佛在搬运稀世珍宝。







大蒜整理
/ 第三

在整理大蒜的环节,孩子们自发组成了一条“小小生产线”。负责剪根的小朋友,眼神专注,小手灵活地握着剪刀,“咔嚓咔嚓”几下,就把大蒜的根部修剪得整整齐齐;剥大蒜的小朋友则围坐在一起,一边说笑一边忙碌着,他们轻轻剥去大蒜外层的皮,露出白白胖胖的蒜瓣。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孩子们的身上,映照着他们认真劳作的身影,画面温馨又美好。



老师们也加入了这场丰收的盛宴。她耐心地教孩子们如何将大蒜扒皮,孩子们睁大眼睛,仔细地模仿着老师的动作,不一会儿,一个个白胖饱满的大蒜就诞生了。这些大蒜有的被晾晒起来,有的被高高挂起晾晒,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仿佛是孩子们用劳动编织出的成果勋章。


教师反思:在这次大蒜丰收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更在实践中锻炼了动手能力。他们学会了合作,懂得了劳动的意义,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探索与成长的乐趣。那一串串晾晒的大蒜,不仅承载着丰收的甜蜜,更珍藏着孩子们童年里最珍贵、最美好的回忆。

拼插大蒜

“你们看,我用雪花片拼出大蒜的样子。”

“我还记得大蒜长出长长的蒜苗。”

“我们一起把蒜苗拼插出来吧!”

通过观察大蒜的形状,幼儿结合已有经验利用雪花片、磁力片拼插出大蒜的不同形态。
0
1





腌制风味大蒜

晾晒多日的大蒜褪去了多余的水汽,表皮泛着自然的光泽,呈现出最佳的腌制状态。为了充分利用这份劳动成果,我们决定开展腌制大蒜的实践活动。

在筹备阶段,大家围坐在一起,结合资料查阅与生活经验,共同制定出详细的腌制计划,明确了所需材料、工具及步骤。从确定盐、糖、醋等调料的配比,到选择合适的密封容器,每个环节都经过充分讨论,确保方案科学可行。

腌制当天,孩子们整个流程中,各司其职、配合默契,现场秩序井然。从晾晒到腌制,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大蒜腌制的传统技艺,更在实践中提升了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随着密封罐一一摆放整齐,这份凝聚着集体智慧与劳动的腌蒜,正在时光中静待风味蜕变。








两种不同的风味蒜


经过一段时间的腌制,我们可以看到大蒜已经被汁水腌制的晶莹透亮,这证明已经入味了。我们打开进行品尝,真是美味极了!我们也分享给想要品尝的老师和小朋友,大家都赞不绝口!


品尝美味




课程总结
蒜,长高了
在大蒜课程里,孩子们化身小小探险家,收获知识、技能与快乐,这些经历成为成长路上的珍贵宝藏。孩子们通过实践,掌握了大蒜种植、生长、培育及采摘的知识,了解了大蒜适宜的土壤环境、初春养护要点,学会通过植株特征判断生长阶段,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亲身经验。
课程锻炼了孩子们多项实践技能。整理工具培养动手与生活能力;制定计划、观察记录增强逻辑思维;学习摘蒜苔让他们掌握实用技巧,这些能力对未来学习生活大有裨益。孩子们在养护过程中培养了责任感,丰收时体会到劳动价值与收获喜悦。小组合作让他们学会分工协作,收获友谊,提升团队意识与沟通能力。大蒜课程虽已结束,但孩子们收获的知识、技能与美好品格,将助力他们自信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拾光无限好 浪漫进行时
– 最美城幼 –

遇见最美的自己
畅享愉悦的童年


编辑|田丽华
初审|于燕 曹晴晴
终审|赵磊
(注:本公众号幼儿肖像均获书面授权,严禁各平台擅自使用)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