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性幼儿园,怎样开展传统文化节日庆祝活动?
在春意盎然的时节,普惠性幼儿园的操场上传来了阵阵欢声笑语。孩子们身着五彩缤纷的传统服饰,手拿自制的灯笼,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元宵喜乐会”的现场,也是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节日庆祝活动的一个缩影。
一、立足普惠,让传统文化节日“活”起来
普惠性幼儿园作为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开展传统文化节日庆祝活动,是幼儿园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幼儿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然而,普惠性幼儿园在开展活动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理解不够深入;家长参与度不高,部分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活动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创新形式,让传统文化节日“动”起来
面对挑战,普惠性幼儿园应积极探索,创新形式,让传统文化节日庆祝活动“动”起来,真正走进幼儿的心里。
1. 挖掘节日内涵,开发特色课程。 幼儿园可以结合不同节日的特点,开发系列主题活动课程。例如,在春节,可以开展“年味十足”主题活动,带领幼儿学习春节习俗,体验包饺子、写春联等传统活动;在端午节,可以开展“粽情端午”主题活动,带领幼儿学习端午节的历史由来,体验包粽子、赛龙舟等传统活动。
2. 整合多方资源,丰富活动内容。 幼儿园可以积极争取社会资源,邀请民间艺人、文化学者等走进幼儿园,为幼儿带来精彩的传统文化表演和讲座。同时,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文化馆等场所,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 家园携手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例如,可以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节日美食、手工制作节日装饰品等,共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4. 运用现代技术,增强活动趣味。 幼儿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制作生动有趣的动画、游戏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 润物无声,让传统文化节日“种”进心里
开展传统文化节日庆祝活动,不能“走过场”、“搞形式”,而要注重实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
1. 注重体验,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文化魅力。 例如,在清明节,可以带领幼儿到烈士陵园扫墓,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在中秋节,可以带领幼儿赏月、猜灯谜,感受团圆和睦的节日氛围。
2. 注重传承,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文化精髓。 例如,可以组织幼儿学习传统节日故事、背诵经典诗词、演唱传统歌曲等,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注重创新,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例如,可以引导幼儿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幼儿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 结语
让传统文化节日庆祝活动在普惠性幼儿园落地生根,需要幼儿园、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同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幼儿心田,用文化的力量滋养幼儿的心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