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利用教育资源,组织户外写生活动,培养观察力?
户外写生活动是培养幼儿观察力的绝佳方式,不仅能让孩子亲近自然,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那么,如何利用教育资源,科学组织户外写生活动呢?以下是具体的策略和实践建议:
1. 选择适合的写生地点
- 自然场景:如公园、花园、森林等,丰富的自然景观能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比如,让孩子观察树叶的形状、花朵的颜色、昆虫的活动等。
- 人文场景:如幼儿园附近的建筑、街道、广场等,帮助孩子了解社会生活,观察人物的行为和环境的细节。
- 安全性:确保地点安全,避免危险区域,并提前踩点,了解周围环境。
专家观点:
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张俊教授提到:“户外写生活动的场景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才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整合多元教育资源
- 教具准备:为孩子们提供适合的绘画工具,如彩色铅笔、蜡笔、画板等。还可以准备放大镜、望远镜等工具,帮助他们更细致地观察。
- 多媒体资源:活动前,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帮助孩子了解写生对象的特点。例如,观察植物前,播放植物生长过程的动画。
-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一起参与,作为观察的引导者,增强亲子互动。
案例分享:
北京某幼儿园在组织写生活动时,结合了绘本《小树的四季》,让孩子们在阅读后观察真实的树木变化,既加深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又提高了观察的专注度。
3. 设计有趣的观察任务
- 任务驱动:给孩子明确的观察任务,比如“找出5种不同形状的叶子”或“观察一只蚂蚁的活动路线”。
- 游戏化设计:将观察与游戏结合,如“观察寻宝”或“颜色大发现”,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
- 记录与分享:鼓励孩子用绘画、文字或拍照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并在活动后分享自己的发现。
专家观点: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者华爱华教授认为:“观察力的培养需要从兴趣入手,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主动参与,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4. 教师的引导与支持
- 提问引导:通过开放式问题激发孩子的思考,如“你觉得这朵花为什么是红色的?”或“如果这片叶子会说话,它会说什么?”
- 示范观察:教师可以示范如何细致观察,比如用放大镜看树叶的纹理,或蹲下来观察蚂蚁的活动。
- 鼓励表达:尊重孩子的观察结果,即使与事实不符,也要肯定他们的想象力。
实践建议:
在写生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观察日记”环节,让孩子用图画和简单的文字记录观察过程,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5. 活动后的延伸与总结
- 作品展示:将孩子的写生作品展示在教室内,或制作成主题墙,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 讨论与反思:组织孩子们分享观察心得,讨论“我学到了什么”或“下次我想观察什么”。
-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在家中也和孩子一起进行观察活动,如观察家里的植物或宠物的行为。
专家观点:
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曾提出:“教育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户外写生活动不仅是一次观察力的培养,更是一次生活化的教育体验。
总结
户外写生活动是培养幼儿观察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整合多元教育资源、设计有趣的观察任务、教师的科学引导,以及活动后的延伸总结,能够让孩子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获得丰富的感知经验,提升观察力和创造力。记住,观察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支持与引导。
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带着孩子们用眼睛去发现世界的美吧! 🌿🎨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