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权益保护,教师如何维护娃在园的受表扬权利?】
在幼儿园教育中,表扬是激发孩子自信心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儿童权益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公平地获得表扬,避免“表扬偏袒”现象,是每一位幼儿教师需要深思和实践的问题。以下是几点专业建议:
1.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关注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著名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赋和优势。教师应避免仅以“听话”“成绩好”为标准表扬孩子,而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多元发展。例如:
- 艺术天赋:表扬在绘画、手工中表现突出的孩子;
- 社交能力:肯定在合作游戏中乐于助人的孩子;
- 探索精神:鼓励在科学活动中提出问题的孩子。
通过多元评价,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被认可的喜悦。
2. 表扬要具体化,避免空洞化
李季湄教授曾强调,表扬要具体、真实,而不是泛泛而谈。例如:
- 空洞表扬:“你真棒!”
- 具体表扬:“你今天画画时很认真,颜色搭配也很有创意,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具体化的表扬能让孩子明确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同时也能让其他孩子感受到公平性。
3. 关注“隐形孩子”,给予他们更多机会
在班级中,总有一些孩子因为性格内向或表现平平而被忽略。陈鹤琴先生曾说:“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适的教育。”教师应主动关注这些“隐形孩子”,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例如:
- 内向的孩子主动举手发言;
- 平时调皮的孩子今天遵守了规则。
通过关注这些细节,让孩子感受到“我也值得被表扬”。
4. 创设公平的表扬机制,避免“偏爱”现象
有些教师可能会因为个人喜好或孩子的家庭背景而有所偏袒,这是对儿童权益的侵害。蒙台梭利强调:“教育者的任务是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设公平的表扬机制:
- 采用轮换制,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集体活动中担任“小明星”;
- 设立“进步奖”,关注孩子的成长而非绝对表现;
- 定期反思自己的表扬行为,确保公平公正。
5. 培养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建构自我认知的。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例如:
- “你觉得今天自己做得最好的事情是什么?”
- “你帮助了小朋友,心里感觉怎么样?”
这样的提问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被认可,还能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6. 家园合作,共同维护孩子的受表扬权利
陈帼眉教授指出,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分享孩子在园的表现,并鼓励家长在家中也给予孩子积极的表扬和反馈。例如:
- 制作“表扬卡”,记录孩子每天的进步并与家长分享;
- 定期开展家长会,交流表扬策略,避免家庭与幼儿园的评价标准不一致。
结语
维护幼儿的受表扬权利,不仅是教师的专业职责,更是对儿童权益的尊重和保护。通过多元评价、具体表扬、关注“隐形孩子”、创设公平机制、培养自我评价能力以及家园合作,教师可以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表扬中获得成长的力量。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而不是灌输。”让我们用公平的表扬,唤醒每个孩子内心的自信与潜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