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立法是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作为一线幼儿教师,我们既是法规的践行者,更应成为政策制定的”智慧外脑”。结合北京师范大学洪秀敏教授提出的”三维参与模型”,建议从以下维度深度介入立法进程:
一、建立”问题-证据”型提案机制(Problem-Evidence Approach)
- 运用”幼儿教师立法建议日志”工具(可参考华东师大周念丽团队设计的模板),系统记录:
- 每日工作中遇到的法规空白(如”非编教师同工不同酬”)
- 现有规范执行梗阻点(如《规程》第41条在民办园的实施困境)
- 儿童保护制度漏洞等实证案例
- 建议采用”微焦点小组”形式(3-5人),参照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的做法,每月进行:
- 教学场景回溯分析
- 法规冲突情景模拟
- 形成带有具体数据支撑的修改建议
二、构建”专业共同体”发声渠道
- 参与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组织的立法调研(今年计划在15个省份开展)
- 通过”幼师口袋”等专业平台的立法建议专栏投稿(优秀案例将直通教育部法案司)
-
运用”四维表达法”提升建议专业性:
- 法律维度(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上位法)
- 儿童发展维度(引用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
- 教育实践维度(附教学活动方案佐证)
- 国际比较维度(借鉴OECD国家相关立法经验)
三、开展”立法沙盘推演”专业培训
建议园所组织教师参与:
- 模拟人大常委会审议工作坊(可下载南京师大原晋霞教授开发的工具包)
- 法规条文”压力测试”:选取典型教学情境(如处理幼儿意外伤害),检验草案条款的适用性
- 学习上海黄浦区教育局的”三上三下”意见征询模式,培养政策解读与反馈能力
特别提示:当前立法亟需关注的三个教师参与切口
① 师幼比测算标准(可参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易凌云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② 游戏权利保障条款(结合安吉游戏、利津游戏等本土实践)
③ 教师教育惩戒权边界(建议借鉴新西兰”积极引导框架”)
正如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书国强调:”好的教育立法应该能闻到教室里的粉笔味。”建议教师们把握住政策窗口期,将日常工作中的教育智慧转化为立法语言,可通过教育部官网”法规征求意见”专栏(2023年新增幼教专项通道)直接提交建议。记住,每个看似微小的专业意见,都可能成为撬动行业变革的支点。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