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实践中的团队合作培养——让孩子在自然中学会共处】🌈
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师从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团队),我发现户外活动是培养3-6岁幼儿团队合作能力的黄金契机。结合安吉游戏创始人程学琴老师的”真游戏”理念,分享几个创新方法:
🏕️ 一、情景式任务设计(让合作自然发生)
- “小小探险队”任务卡(参考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
- 每组4-5人配备不同工具(放大镜/绳子/量尺)
- 任务如:”收集5种不同形状的树叶,需要有人记录有人采集”
- 建构挑战(借鉴德国森林幼儿园经验)
- “共建鸟巢”项目:大孩子负责框架搭建,小孩子收集材料
- 关键点:教师故意减少材料数量,促使他们学习协商
🎮 二、游戏化合作机制(北京三教寺幼儿园王岚园长推荐)
• “蚂蚁运粮”升级版:
设置”障碍通道”+”运输篮”,要求:
- 蒙眼幼儿负责运输
- 同伴用语言指引方向
- 轮流担任不同角色
• 彩虹伞的100种玩法:
最新研究(2023中国学前教育年会案例)显示,通过变化”海浪起伏””蘑菇云”等指令,能有效培养非言语协作能力
📊 三、评价方式创新(来自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的实践)
- 可视化合作图谱:
用自然材料制作”合作树”——每完成一次成功合作就挂一片树叶 - 儿童会议:
活动后用”合作温度计”(5个笑脸等级)让孩子自评
教师记录典型对话:”刚才小明帮我扶着木板时,我觉得特别温暖”
💡 四、教师支持策略(基于华东师大周兢教授的观察研究)
- 适时”装傻”:
“老师也不知道怎么搬这个大木头,谁能想出好办法?” - 冲突干预三步法:
- 等待(给予30秒自主解决时间)
- 提问(”你们各自需要什么?”)
- 重构(”不如试试淘淘的办法?”)
✨ 最新实践案例:
上海嘉定某园开展的”丛林小管家”项目(获2023年全国幼儿教育创新奖)中,孩子们自发形成”树枝搬运联盟”——大班孩子发明了”接力传递法”,中班孩子负责质量检查,小班负责树叶装饰。这个过程完美呈现了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实际应用。
记住:户外合作的核心是”有准备的放手”。正如美国HighScope课程创始人David Weikart所说:”当孩子在真实问题中挣扎时,真正的学习正在发生。”建议每周保证3次以上持续性户外合作活动,你会惊讶于孩子们的团队智慧!
需要具体某个年龄段的方案设计,可以进一步交流~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