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让国学课程”活”起来确实是当前幼教领域的一个热点。作为深耕国学教育15年的研究者,我想用”三阶九步法”来系统解答。
先分享一个真实案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的王莉老师,她把《三字经》编成手指谣,配合非洲鼓节奏,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国学课程要”活”,关键在创新呈现方式。
【第一阶:知识储备升级】
- 读经典要”三明治法”(幼教专家李麦浪提出):
- 底层:精读原文(推荐中华书局《蒙学经典译注》)
- 夹心:看名家解读(推荐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 表层:搜集教学案例(推荐《幼儿国学教育活动设计50例》)
- 建立”国学资源库”:
- 按”养正篇””启智篇””育美篇”分类整理
- 特别推荐台湾幼教专家郑明进的”古典文学图卡教学法”
- 参加专业认证:
-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的国学教师资格认证
- 北师大”童蒙养正”工作坊(每年暑假开班)
【第二阶:教学设计创新】
- 游戏化改造”四变法则”(华东师大周念丽教授提出):
- 变诵读为戏剧(如《弟子规》情景剧)
- 变记忆为游戏(如古诗词拼图)
- 变说教为体验(如传统节日生活课)
- 变单一为融合(如将书法与禅绕画结合)
- 环境创设”五感浸润”:
- 视觉:水墨动画(推荐《中国唱诗班》系列)
- 听觉:古琴白噪音(故宫出的《瑶琴》专辑)
- 触觉:活字印刷体验
- 味觉:节气养生茶饮
- 嗅觉:传统香道体验
- 评价方式革新:
- 用”优师教研”代替打分
- 设计”小君子闯关卡”
- 开展”国学小达人”微视频展播
【第三阶:教师素养修炼】
- 日常”三个一”工程:
- 每天一则国学小故事(推荐《蔡志忠漫画国学》)
- 每周一首古诗新唱(推荐谷建芬《新学堂歌》)
- 每月一次传统技艺体验(建议从茶道、香道入手)
- 建立”教学反思本”:
- 记录幼儿的”哇时刻”(如自发运用经典语句)
- 收录家长的趣味反馈
- 整理自己的灵感火花
- 组建”国学教研共同体”:
- 线上线下结合(推荐”幼教国学圈”社群)
- 定期举办”传统文化教学沙龙”
- 开展跨园所”同课异构”活动
特别提醒:深圳市莲花二村幼儿园的园长王微丽有个观点很精辟——”国学不是往孩子脑袋里装古董,而是帮他们点燃传统文化的火炬。”建议老师们重点关注3个最新研究方向: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国学教育要像熬中药,既要”遵古法”,又要”现代化”。当你自己先成为”行走的国学博物馆”,孩子们自然会被这份文化魅力感染!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