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作为深耕幼教15年的教研员,我发现传统文化区往往是幼儿园户外设计的”痛点区”——做得太刻板就成”文物展示”,太花哨又失了文化底蕴。去年在杭州观摩了21所幼儿园的传统文化区,结合北师大霍力岩教授的”文化浸润式教育”理论,给大家分享几个爆款设计方案:
🌟 一、功能分区”活起来”(附空间布局示意图)
- 【岁时节令区】——把24节气变成可触摸的游戏
- 春分:自制”竖蛋挑战台”(用鹅卵石底座)
- 清明:迷你青团工坊(配安全陶泥)
- 参考深圳莲花二村幼儿园的”节气树”设计,不同枝叶对应节气物候变化
- 【非遗工坊区】建议做成”移动式工作台”
- 皮影戏:用PVC管+白布做成可拆卸戏台
- 活字印刷:用3D打印的放大版字模(安全无毒)
- 参考北京丰台一幼的”非遗流动车”设计
- 【古代智慧区】一定要”可互动”!
- 水利区:竹筒水车+压水井组合装置
- 建筑区:卯榫结构大型积木(推荐”童榫”品牌)
🎨 二、环创秘诀——用”儿童视角”重构传统
✔️ 色彩方案:避免大红大绿,参考故宫文创的”高级灰+琉璃色”配色
✔️ 符号运用:把青铜纹样简化成拓印模板(附图案资源包)
✔️ 特别推荐四川大学附属幼儿园的”水墨童趣墙”——让孩子用拖把蘸墨汁创作
👶 三、年龄分级实施要点
托小班:多感官体验为主(如丝绸触感箱、编钟声音板)
中大班:增加深度探究(如”古法造纸”科学记录表)
💡 四、典型案例
苏州吴江实验幼儿园的”运河文化区”:
- 用废弃轮胎做乌篷船
- PVC管做成”水上集市”摊位
- 每天开展”码头小掌柜”角色游戏
🛠️ 五、必备安全细节
- 传统器物边缘必须做圆角处理
- 水区深度不超过15cm且配备防滑垫
- 建议使用”仿古建材”(如PE仿竹材料)
最近特别推崇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观点:”传统文化区应该是孩子’玩出来’的,而不是’摆出来’的。”建议每月让孩子参与区域改造,比如用乐高搭建心目中的”未来天坛”,真正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需要具体某类传统文化区的施工图纸或物料清单,可以私信我发你资源包~ 你们园所目前户外场地有多大?知道面积后可以给你更精准的配比建议。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