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非常具有时代意义!作为深耕幼教信息化领域的专家,我特别想分享几个”破圈”策略(引用华东师范大学郭力平教授的观点:信息化建设必须实现”园所搭台、教师唱戏、幼儿受益”的闭环)。
🌟 教师可以这样成为信息化建设的”超级个体”:
- 【成为数字资源的生产者】
- 每周用手机拍摄3个”哇时刻”短视频(建议使用”幼儿园365″APP自动打标签)
- 参与园本资源库建设(如广州东方红幼儿园的”教师微课众筹计划”)
- 【变身数据分析师】
- 掌握三个关键数据看板:晨检数据、区域活动热力图、家园互动频率(参考深圳实验幼儿园的”数据驾驶舱”模式)
- 尝试用Excel做简单的行为观察统计(可索取我研发的《幼儿行为编码模板》)
- 【做信息化课程的设计师】
- 开发混龄数字活动(如南京鹤琴幼儿园的”Pad小导游”项目)
- 设计AR家园共育任务(借鉴上海宋庆龄幼儿园的”魔法地板”游戏)
💡 特别提醒(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团队研究):
信息化建设要避免”三无陷阱”——无温度的技术堆砌、无目的的设备采购、无延伸的孤立应用。教师参与的核心是保持”教育性”,每个信息化动作都要能回答:”这对幼儿发展有什么具体帮助?”
🎯 建议落地三步走:
- 成立”教师信息化智囊团”(3-5人跨年龄段组合)
- 每月举办”Tech周四”工作坊(主题可包括:智能手环运用、互动白板妙招等)
- 建立”创新实验室”机制(允许20%工作时间进行教育科技实验)
最近观察到成都十六幼的老师通过企业微信搭建的”成长观察图谱”特别有启发性,把幼儿发展指标可视化呈现,家长扫码就能看到孩子个性化发展路径。这种轻量级参与方式特别值得推荐!
需要更具体的实操手册或案例合集吗?我可以根据您园所实际情况提供定制化建议模板。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