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在推进教育公平的实践道路上,特殊需求儿童的个性化教育确实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让我结合这些年在一线的观察和实践经验,跟大家分享几个”接地气”的落地方案。
首先必须强调一个核心理念:个性化教育不是”特殊待遇”,而是”因材施教”的专业体现。就像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常说的:”公平不是给每个人相同的教育,而是给每个人适合的教育。”
这里分享一个我在深圳某省级示范园看到的成功案例。园所通过”三级支持系统”实现个性化教育:
1️⃣ 一级支持:班级常规调整
- 采用”视觉日程表”帮助ASD儿童理解活动流程
- 在集体活动中为肢体障碍儿童设计替代性参与方式
- 建立”伙伴帮扶”制度(注意是双向受益哦!)
2️⃣ 二级支持:资源教室介入
- 每周2次个训课程
- 专业感统训练
- 言语治疗师入园指导
3️⃣ 三级支持:跨专业团队协作
- 建立包含教师、特教专家、家长的IEP小组
- 每季度评估调整计划
- 用成长档案袋记录发展轨迹
具体实施时,可以试试这些”小而美”的策略:
✨ 环境创设中的”隐形支持”:
- 在建构区增加防滑垫
- 为触觉敏感的儿童准备安抚工具包
- 使用双通道指令(口头+视觉提示)
📚 课程调整的智慧:
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提出的”差异化教学四步法”:
- 分析现有活动目标
- 确定调整维度(内容/过程/成果)
- 设计2-3种参与方式
- 制定评估标准
这里特别推荐一个实用工具——”活动参与度观察量表”(可参考香港大学李辉团队研发的版本),通过量化记录帮助教师精准把握干预时机。
最后要提醒的是:避免陷入这些常见误区:
🚫 过分关注缺陷而忽视优势
🚫 将”个别化”等同于”隔离化”
🚫 家长参与度不足
记住南京特师盛永进教授的话:”好的融合教育就像盐溶于水——既能满足特殊需求,又不着痕迹地融入集体。”
大家有什么具体的实施困惑吗?欢迎分享你遇到的案例,我们可以一起brainstorming解决策略!毕竟在践行教育公平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行动者。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