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创新实践:幼儿园教师如何成为”跨界思维”的引路人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都渴望培养出像达·芬奇那样的通才型思维者——既能画画又能发明,既懂艺术又通科学。在当下教育创新浪潮中,跨领域创新实践正成为幼教改革的重要方向。著名教育家马拉古奇曾说:”儿童有一百种语言”,而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用这一百种语言去表达和创新。
跨领域创新为何如此重要?
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孩子的智能发展从来不是割裂的。当一个孩子用积木搭建城堡时,他同时在运用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描述作品)甚至人际智能(合作搭建)。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跨领域学习能使幼儿的神经突触连接更为丰富,这种早期形成的”跨界思维”模式将影响孩子终身的创新能力。上海中福会幼儿园的徐则民园长在实践中发现,那些最具创意的活动往往产生于不同领域的交汇处,比如将皮影戏与光影科学结合,将民间故事与数字概念融合。
教师引导跨领域创新的实用策略
1. 创设”无边界”的学习环境
浙江师范大学王春燕教授建议:”幼儿园环境应像儿童思维一样流动”。我们可以:
- 设置”探索中心”取代传统区角:将科学区与美工区结合,提供既能做实验又能艺术创作的材料
- 使用”思维可视化墙”:用图画、符号、文字等多种形式记录孩子的探索过程
- 引入”奇特组合”材料:如将放大镜与颜料放在一起,磁铁与积木共同出现
典型案例: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的”彩虹实验室”,孩子们在这里既研究光的折射,又创作彩虹画,还编写彩虹故事,实现了科学、艺术、语言的有机融合。
2. 设计”T型”主题活动
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的”深度学习”理念,我们可以设计既有深度(垂直线)又有广度(水平线)的活动:
- 选定核心概念:如”变化”
- 纵向深入:观察毛毛虫变蝴蝶的生命变化
-
横向拓展:
- 科学领域:记录生长数据
- 艺术领域:用不同材料表现变化过程
- 语言领域:创作”变形记”故事
- 社会领域:讨论”我们也在变化”
深圳市莲花二村幼儿园的”小小城市设计师”项目,孩子们既学习建筑结构(科学),又设计城市布局(数学),还制作建筑模型(艺术),最后进行方案陈述(语言),全方位锻炼了跨领域能力。
3. 运用”跨界提问法”
美国创造性思维专家保罗·托伦斯提出的”跨界提问”技巧非常适用于幼儿教育:
- “假如艺术家来解决这个问题会怎么做?”
- “这个东西在自然界中有相似的吗?”
- “你能把这个想法变成一首歌/一幅画/一个故事吗?”
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特级教师高一敏分享了一个案例:当孩子们争论如何分配有限的玩具时,教师问”如果是音乐家,会怎么解决这个’分配’问题?”有孩子提议像乐队分声部一样轮流”演奏”不同玩具,创造性地化解了冲突。
4. 实施”混龄+混领域”的导师制
借鉴意大利瑞吉欧的”工作坊”模式:
- 安排不同年龄段儿童共同参与项目
- 每位孩子轮流担任某领域的”小专家”
- 教师作为”跨界协调者”引导经验交流
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的”童话工程师”项目中,大班孩子负责故事创作,中班设计舞台,小班制作道具,每个孩子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指导他人,同时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
评估跨领域创新的科学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团队开发的”多元观察评估表”非常实用,可从以下维度记录:
- 领域转换灵活性:能否将A领域的经验迁移到B领域
- 表征方式多样性:用多少种”语言”表达同一概念
- 解决方案原创性:想法的新颖度和可行性
建议教师使用”成长档案袋”收集孩子的跨领域作品,如:
- 同一主题的科学记录+绘画作品+口头讲述录音
- 项目过程中的照片+幼儿解释的对话记录
- 不同阶段的解决方案演变图示
教师自身的跨界成长
美国幼教专家莉莲·凯茨提醒我们:”要培养跨界思维的孩子,教师首先要成为跨界学习者。”建议:
- 组建跨专业教研组:邀请艺术、科学等不同背景的教师共同备课
- 进行”领域交换”研修:数学教师去艺术组观摩,语言教师参与科学活动设计
- 建立”创新思维日记”:记录自己将不同领域知识融合的教学实例
杭州市西湖区幼教教研员沈颖洁分享,她们区的教师每月要完成一次”跨界任务”,如科学教师学习用舞蹈解释物理概念,语言教师尝试用数学图表分析故事结构,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创新视野。
给教师的实用工具箱
最后分享几个即拿即用的跨领域活动设计:
- 音乐数学:用节奏模式学习数列(如用鼓点表现1-3-5-7奇数序列)
- 故事工程:根据绘本情节搭建相应的机械装置(如为《三只小猪》设计不同的房屋结构)
- 自然艺术:收集自然材料创作图案,然后分类、统计这些材料
- 舞蹈科学:用身体动作模拟分子运动、行星运转等科学现象
记住教育家杜威的话:”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身就是生活。”当我们打破领域的界限,孩子们创新的火花就会如彩虹般绚烂绽放。让我们做那个为彩虹架桥的人,帮助每个孩子发现世界万物间美妙的联系,成为真正的跨界思考者和创新者!
您在实践中尝试过哪些跨领域创新活动?遇到了什么挑战?欢迎分享您的经验,我们共同探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教育前沿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