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作为深耕混龄教育10年的幼教人,我想分享几个”独门秘籍”~ 🎯
【真实案例分享】
去年在北京朝阳区某幼儿园,我们开展”幼儿园里的小昆虫”调查时,3-6岁混龄组的表现简直惊艳!大班孩子负责记录数据,中班负责寻找昆虫,小班负责给昆虫”安家”。这种分工可不是偶然哦~
🌟 分层引导四步法 🌟
1️⃣ 任务拆解金字塔(参考华东师大刘晓东教授的分层理论)
- 顶层(5-6岁):设计调查表框架
- 中层(4-5岁):搜集具体信息
- 基础层(3-4岁):观察基础特征
2️⃣ 角色扮演激趣法(借鉴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
“小朋友们,我们现在都是小小科学家!大班的当’博士’,中班的当’助手’,小班的当’观察员’~”
3️⃣ 教具三级制(受蒙台梭利混龄教具启发)
- 高阶:复杂记录表(带刻度尺)
- 中阶:简单勾选表
- 初阶:贴纸记录板
4️⃣ 提问梯度设计(参考美国STEM教育专家Vivian Paley的提问策略)
“小班的宝贝发现蚂蚁有几条腿?”
“中班的朋友说说蚂蚁住在哪里?”
“大班的专家能画出蚂蚁的行动路线吗?”
💡 最新研究成果:
2023年北师大发布的《混龄教育质量评估报告》显示,采用”同伴教学法”的科学活动,幼儿参与度提升47%!建议:
- 每周设置1次”小老师日”
- 采用”1个大孩+2个小孩”的黄金组合
- 建立”调查任务徽章”奖励机制
【常见误区预警】
❗避免”大包大揽”:中大班幼儿完成90%工作
❗警惕”虚假合作”:表面热闹实则各玩各的
❗预防”能力固化”:定期轮换不同难度任务
还记得去年指导海淀区某园时,我们设计的”彩虹糖溶解实验”就完美践行了这些原则。小班数糖豆数量,中班记录溶解时间,大班分析水温影响…最后孩子们自主形成了”科学探究联盟”呢!
大家试试看这些方法,期待听到你们的精彩案例!🎉 你们园所开展过哪些有趣的混龄科学活动?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